走向高考·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高考总复习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2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题12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情分析考点梳理提分技巧专题训练2341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情分析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重要考查内容,也是重要的鉴赏方法。不仅诗歌语言本身会直接设题,而且借助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形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需要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推敲、揣摩;就高考试题考查角度来看,一般包括理解关键词语、分析语言形式、品味语言风格等。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梳理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涵义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语言形式、语言风格等,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下面分三个板块对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加以说明。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板块一分析关键词语高考对关键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角度。考查角度(一)分析关键词语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关键词语,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诗中的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明君①词(南朝·陈)陈昭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交河②拥塞③雾,陇日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注:①明君,即王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陇,即甘肃六盘山南段。交河、陇均泛指塞外边荒僻远之地。③塞,边塞。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五、六句中“拥”和“暗”二字的内涵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解析】从“别亲宾”“随行尽”“远送人”等词语上不难看出是以昭君出塞为线索,且是由汉地到胡地。由“陇日”“孤明月”可以看到时间的推移。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回答时要结合整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答案】这首诗以王昭君在时空中的移动为线索。时间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间上由汉地到胡地。“拥”描绘出边城塞外早晨浓雾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写出了边塞沙漠中夕照昏黄的情景。二字还烘托了王昭君前往异地孤苦悲伤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王昭君出塞的悲悯与怜惜之情。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关键字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立足炼字达意推究关键词语。“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①炼动词。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②炼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其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③炼副词。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④炼数词。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其它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也更契合诗题“早梅”。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⑤活用词类。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以形容词居多。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有“使……变老”的意思,雏鸟从待哺到翅羽渐丰,由翅翼渐丰再到展翅离巢,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岁月的风霜使得雏莺渐渐变老;“肥”,“使……变得肥大”,梅子,从青涩到圆润,从瘦小到肥圆,也就是几场雨水浸润的结果。作者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莺与梅各自的现有形态,也写出了它们各自成长的动态历程,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咀嚼,既给读者以形象的美感,又给人以哲思的愉悦,可谓含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2)体察精当修辞分析关键词语。辞格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其中又以拟人居多。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关键词语是“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加入人的情感,用一“知”字写出善解人意之春雨,妙趣横生。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锤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所瞩目。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3)立足情感主旨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关键词语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关键词语,也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①。注:①山翁,指晋人山简,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家园林,风景很美。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联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联“浮”“动”二字用得好。明明是自己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天空也为之动荡。一“浮”一“动”,渲染了磅礴水势,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查角度(二)鉴赏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语。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中学生朋友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只要抓住诗眼这把解读钥匙,便可弄清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第四句的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答案】第四句的诗眼是“画”。“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主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眼和炼字的方法基本相同。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试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答案】“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受);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是全诗的诗眼。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板块二分析语言形式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考查主要包括词语叠用、意象叠加、句式倒装等形式,下面分别加以说明。考查角度(一)分析词语叠用的表达效果词语叠用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第二部分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解析】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