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背景•供需不匹配: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产能过剩: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改革思想端倪已现•在此之前,从供给侧入手的结构性改革思路端倪已现。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10月到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去年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新的表述随即引发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供给侧改革思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建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建议》通篇体现了更加注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思想,而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在工作方针上要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要打好“歼灭战”,而且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曾作出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思想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结果反映在经济增长模型方面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在市场方面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分析认为,政府高层对供给侧改革频频表态,表明官方经济学思想已由以前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把更多笔墨用于供给管理。定义•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两个经济学理论凯恩斯主义•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里根经济学•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需求侧供给侧从产品角度看问题从要素角度看问题为什么要供给侧改革?如果说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话,那么供给侧也有三驾马车,那就是劳动、资本和技术。以供给侧改革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宏观政策思路的实质性转变。•“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住房、教育、医疗甚至打车等问题无不透视着有效需求的不足,一般周期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在潜在增长率到一定的时候,通过刺激需求端,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摊平经济周期。•但是,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所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尽快逃离过剩的传统产业•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来看,目前很多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部分产业已经达到甚至超出资源承载能力,旧模式下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库存压力很大,企业杠杆率偏高也使得投资加杠杆的模式难以为继。而这种产能过剩带来的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同步发生,形成负向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供需平衡的新经济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启发•一、从供给端来说,就是针对企业自身的改革。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具体的改革举措有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税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简放政权助力创业创新等。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帮助企业应对目前的局面。•二、淘汰僵化竞争力不强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优化产业结构,使供给端变得更有活力具有多样性。•三、供给侧改革为主,“三驾马车”为辅,从源头上缓解目前的局面,继续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一、立即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口资本战略;•二、要积极审慎地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三、应该全面实施金融改革,积极解除金融抑制;•四、我们建议是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的活力;•五、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消化过剩产能、减税、简政放权三个着力点,优化发展环境释放红利。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