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活动主讲人:目录一、贸易战的概述二、贸易战的历史三、中美贸易战四、应对措施五、总结贸易战(tradewar)又称“商战”,指的是一些国家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一、贸易战概述(何为贸易战?)在历史上,美国曾主导或发起过多次贸易战,历次贸易保护浪潮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了解这些贸易战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局,会对我们看待和研究本次的中美贸易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二、贸易战的历史背景:欧洲贸易保护,减少对美需求,美国顺差大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产品需求减弱,导致美国产品价格下跌显著:农产品价格指数在1920年尚处于135的高位,到了1921年就迅速下跌到89;制成品价格指数则从1920年中期的150以上一路下跌,到1921年中期该指数不到100。1.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贸易战过程:美国进口关税大幅提升,招致反制措施美国实行高关税的措施遭到了欧洲多国的强烈反对,主要表现在欧洲多个国家开始实施报复性的提升关税措施。例如德国和英国的宏观关税税率由1930年的10%左右上升至1932年25%的高位,而整个全球贸易整体的宏观税率也从10%左右上升到20%。结果:欧美两败俱伤,全球陷入衰退受贸易战影响,全球范围内均表现出贸易收缩的趋势。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长率从1930年开始均开始下滑。2.70-80年代贸易战背景:两次石油危机,美国滞胀经济70-8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1973年和1978年先后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推动油价快速上涨。同时,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70年之前,美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但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美国贸易逐渐转向逆差。1977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从310亿美元持续扩大到1987年的1595亿美元,10年间规模扩大5倍。当时美国贸易逆差主要贡献国是日本。从贸易逆差的分布来看,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规模的比重超过30%。同时,伴随着6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日本快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因此,日本成为美国70-80年代贸易战的主要对象。过程:美国要求日本自愿限制对美钢铁和汽车出口量,并且要求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以日元兑美元升值来减少贸易逆差。结果:逆差未结束,日本代价大将时间轴拉长来看,实际上美国在70-80年代发动的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问题。1992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又重新扩大,并且贸易逆差规模不断创下新高,截止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8325亿美元。作为70-80年代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付出了巨大代价。贸易摩擦导致日本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正转负。净出口对经济实际增长的拉动从1985年的1%骤降至1986年的-1%,1986-1990年持续负向拖累经济。3.2002年钢铁贸易战背景:经济下滑,钢铁行业不景气从2000年开始,美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一方面,美国GDP实际增长率从2000年初的5%以上一路下跌,到2001年末接近0%。另一方面,失业率水平从2001年初开始不断攀升,到2002年初已经接近6%。过程:推出201条款,遭到他国反制美国为了保护钢铁行业发展,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但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2002年3月,美国根据“201条款”对十多种进口钢铁征收最高为30%的关税,有效期为三年。这一措施遭到了欧盟和中日的强烈反对,欧盟迅速向WTO提出申述,并且欧盟和中国先后对进口钢铁实施了保障措施。201条款:如果国内行业受到由于进口增多而造成的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就可以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实施补救性措施。ITC负责确认进口增多是否造成了损害。如果委员会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就会向总统推荐实施紧急性的补救措施。美国总统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性措施。结果:商品贸易和钢铁需求双收缩钢铁贸易战过程中,欧盟和美国的商品贸易和钢铁需求双双收缩。从2002年年初到2003年末,在美国对钢铁实施高关税保护的过程中,欧盟和美国的商品贸易出口增长率均在0上下波动。同时,从2001年到2003年,欧盟和美国的粗钢需求量多数时间表现为负增长。此外,美国对钢铁的高关税贸易保护并没有对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遭到欧盟和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报复性贸易保护措施。回顾美国此前主导和发起的三次贸易战,其共同点在于:均是在美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也就是美国内部经济出现了一定问题,希望通过贸易战“转嫁”问题;但美国加征关税的措施,每一次都引发了其它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所以最终结果不仅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还会将全球经济带入衰退。三、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口领域;(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达3,750亿美元,美国要求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削减1,000亿美元)二是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不满是当前纠纷的核心问题)美方案例2009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2012年9月底,奥巴马签署了22年来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风电投资。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2018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5月29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含有“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的商品。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方对于美方加征关税马上强有力还击,宣布将立即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而且此前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水果,玉米,棉花,牛肉,小麦和高粱以及飞机)经过几次中美之间的贸易磋商,本来以为可以停止的贸易战却在美国的反反复复之后又要继续下去,我国明确表态:无论美方出台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方回应处理对策政府:政府方面,应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在处理外需和内需的关系上,采取更加均衡的战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建立符合WTO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规则多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实时跟踪一些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防止可能爆发的贸易摩擦。四、应对措施企业:中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端的解决机制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这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五、总结尽管贸易战对中国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不算太大,但问题的关键是贸易战的外溢效应。这会加速当前全球贸易中已在形成的两个趋势,可能对中国贸易和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深远的影响。①一个趋势是,发达国家生产从“外包”转向“内包”。特朗普高举“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及其可能激起的连锁反应,会对全球贸易的增长施加更大压力。②另一趋势是,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日益衰减。倘若美国向中国制造施加高额关税,即便中低端制造业不能回流美国,也很可能加速转移到人口素质和制度环境逐渐改善的东南亚国家。此外,较长时间里,美国将在“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及“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不断向中国施压,甚至可能联合欧洲等国共同打压和孤立中国。这种外溢效应更加需要警惕。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