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总理《我的修养要则》心得体会我一直对周总理很尊敬,那日在朋友家中闲坐,案头一本《周恩来选集》,遂调侃其政治修为日益精深。信手翻来,有一页角被折起,于是一则小文《我的修养要则》映入眼帘。据资料介绍,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中共南方局办事处为参加整风学习活动的机关干部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剖析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的精神为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作了一个谦诚的总结,并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这一天是周恩来45岁生日,同志们并没有忘记,还特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晚上为他祝寿。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算是过了生日。就在这天的晚上,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我的修养要则》共有七条:(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短短七条,寥寥数语,却映射出一个伟人的人品修为。好像简洁的素描画,勾勒出总理清晰的影像。周总理用这种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自己的45岁生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正是凭借自己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韧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和朴实的作风,周恩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统战等许多方面都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周总理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作为自己行为修养的镜鉴规范,无形之中也为后世树立了一面镜子。与朋友交流,朋友说身在当下,难免心浮气躁,生活尚且无从品质,何谈人生修养。但身在机关,却又能亲身感受到自我修养的重要。世界越精彩浮华,越是要给自己打上预防针,再早都不嫌早,警示教育片中的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和腐蚀,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说到底,都是自我修养不够。再次品读《我的修养要则》,不无感受到其饰面与修心、外在美与内在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无论哪一条,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动,让人深思。推人及己,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又何尝不是常常感怀曾经工作生活的不羁,留念缤纷物质层面的享受呢?碰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往往找寻客观的理由,回避主观原因,一则自我修养尚浅,二则自我约束力不够。说到底,修养就是一种自我约束,一种与无穷欲望的角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加强自我修养,需要象周总理一样把那份自觉炼造成极大的克制力,常自我警醒、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做到诚实做人,干净做事。自我反省和警醒,是一种意识,“要膨胀先想好后路”;也是一种学习,经常反思自己在做人、行事、学习、人际上哪些问题,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错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党性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严格的锻炼。因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自愿地进行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甚至是自讨苦吃,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格外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像周总理那样,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