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保定市冯庄小学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的教师提问时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有的课堂提问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有的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二、理论依据(一)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新课标课堂教学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的阻碍作用。(三)“问题”的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三、研究内容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四、研究目标(一)使我校的数学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及应遵循的原则,更新教育观念。(二)通过对教学课例的分析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三)在教学反思中,优化课堂提问,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四)在实践研究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五)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五、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二)行动研究法,(三)经验总结法六、课题研究阶段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13年7月——2015年6月)。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1、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1)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等。(2)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3)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1)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学习名师的优秀课例,并进行研究分析。(3)针对本校课堂提问现状,对本校教师的课例进行研究分析。阶段成果:案例分析报告,相关论文。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1)归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七、预期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实施方案、阶段性小结、结题报告(二)教学论文、案例集(三)课例分析报告+V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