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中国传统织绣图案林兰•第一章•中国的丝织物的出现•始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此后,经过殷商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特点•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发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品、编结和刺绣等。丝织品的品种有绢、罗、纱、锦等。花纹有几何纹、菱形纹、S形纹等,几何纹中还饰有龙凤、麒麟和人物。在大批的刺绣中,有绣衣、绣裤、绣袍等,绣地多用绢,用辫针绣出龙、凤、虎、三头鸟,以及草叶、枝蔓和花朵,线条流畅,技术高超。•战国时期的龙凤极其苗条、秀丽,有着锋利的爪子、如花的尾巴或羽毛,经常与花藤枝蔓相缠连。而后世的龙凤则已成为皇权的象征,威猛而高贵。马山楚墓出土的一件蟠龙飞凤纹绣就是这一时期的刺绣佳作。•S形的对龙作为主题,口衔一条龙尾,下部是高冠展翅的斜立对凤,凤下处有一条小龙。在对龙之间,是表现太阳的扶桑树。华丽的凤冠和凤翅构成了整幅图案,犹如菱形骨架,使图案的布局满而不乱,非常有章法。此种布局方式在战国时期的刺绣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第二节秦汉时期特点•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汉代丝织的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几何纹。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极为精巧。•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辫绣,也称锁子绣,其特点是针路整齐,绣线牢固。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大量刺绣实物,品种丰富,制作优美•1995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现了精绝国王室的墓地——一号墓地小块织锦采用山状云作为骨架,如波浪纹,沿织锦纬向由右向至左连续铺展,其间依次穿插鸟、独角兽、虎,并伴有铭文,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颗星。汉式织锦在图案上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当时汉代统治者热衷于道家荆楚巫术的神仙学说,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风格也与此相似:在连绵起伏、流动飞扬的云气间布满了各种奔腾活跃的祥禽瑞兽,并在纹样的空隙横向穿插着“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登高明望四海”、“长乐明光”等秦汉时期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点•六朝时期的织锦,以四川生产的蜀锦为著名,六朝时期的织绣纹样,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它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形成几何分割线,而更加样式化。•第四节隋唐时期特点•唐代织绣工艺努力追求华丽的色彩效果。丝织的品种很多,而以织锦最著名,一般称为唐锦。唐锦在传统的图案花纹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装饰纹样,所以它具有清新、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第五节宋代•宋代的织锦具有时代特色,称为宋锦。其特点是采用小朵花,规矩纹,组织规则严整,色调沉静典雅。宋锦除作为服饰、赏赐及经济贸易外,还作为装裱书画的特用材料,为书画家所乐用。•宋代的刺绣针法精细,用色典雅;它也和缂丝一样,向欣赏品发展,成为后来的画绣。宋代刺绣由绣院组织生产管理,民间刺绣亦较发达,并可作为商品出售。•第六节元代•元代的织绣工艺,丝织、毛织、棉织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丝织中以织金最为有特色。•细致繁复的趋向,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构图繁密拥挤,又尽显华美秀巧。这种倾于玲珑俊俏、细腻精密艺术风格•第七节明代•明代的织绣工艺,丝织得到了较大发展。织锦具有时代特色,被称为明锦。明锦花纹丰富多彩,有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吉祥锦纹等,其造型敦朴大方,富于程式化的装饰美。•刺绣工艺中以顾绣为有名。顾绣是一种画绣,所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因而名噪一时,为人所重。此种刺绣以制作欣赏品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几成刺绣工艺的代表。•第八节清代特点•清代丝织的艺术风格,大体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早期承继明代传统特色,多用几何形骨架,小花小朵,规矩严谨;中期纹样繁缛,色彩华丽,并有显著的欧洲巴洛克、罗可可艺术影响;晚期则喜用折枝花、大朵花,淳朴粗放。清代丝织的著名品种,有云锦、宋锦和蜀锦,古香缎和织锦缎也是重要产品。•清代的刺绣,已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体系,苏绣是指以江苏苏州为中心所生产的刺绣,苏绣的艺术特点,是多用留水路的分色表现方法,所绣物象变化较大,富于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因而秀丽典雅,具有诗意的美。•清代蘇繡十二生肖袖邊局部,蘇州市刺繡研究所藏。•構圖簡潔,配色雅致,具有濃郁的裝飾性和鄉土氣息。•粤绣是指广东地区的刺绣,它的艺术特点是色彩强烈明艳,又因喜用金线,故有富丽辉煌的效果。粤绣以广州和潮州为两个主要生产地区。•潮州刺绣除用金线外,还多采用垫绣,使绣品形象具有立体感。百鸟朝凤、海生动物等是常见的刺绣题材。•蜀绣的产地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它的艺术特点是富于浓厚的民间色彩,淳朴自然,厚重工整•京绣是指清代以皇宫的需要所发展的一种刺绣,生产在北京及其郊区一带,它的绣法精巧工整,并多制佩饰小件,如荷包、扇袋、镜袋等。•第二章民族传统织绣图案•第一节苗族织绣图案的肌理表现•装服饰中就有刺绣、挑花、织花扎染、蜡染等多种不同方法,不同的工艺技法对服饰图案进行加工和润色之后,对于图案最终体现出来的效果的影响又不尽相同。•编带绣不直接用绣线刺之于布面作绣,而是将绣线编成粗于单支线的辫子状带子,然后盘锁成图案,使得要表现的花纹呈浮雕状,立体感较强。•贵州苗族蜡染花蝶鸟纹背带芯(上海博物馆藏品)•苗族蜡染贵州黄平•梗边打籽绣这类技法主要应用于鸟纹、鱼纹、龙纹和几何纹等,纹样较为细小,呈现精致细密的肌理效果。梗边打籽绣是用一根粗的梗线勾出纹样的轮廓,再以锁缠针打出小点填充内容。梗线以白色为多,也有少数绿色的,籽粒多为朱红、大红、桔黄、绿、黑等色,其中红、绿为主,用突起饱满的颗粒感表现纹样的质感和色彩的过渡。•第二节苗族织绣图案造型与工艺的关系•苗族织绣图案的造型特点与当地妇女采用的织造工艺和刺绣技法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刺绣图案的造型多以自由灵活的装饰形为主,所以它的工艺技术也比较自由,但是其对精细程度的要求也造成了工艺制作时间的耗费•苗族的织锦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图案风格和折直线的构成表现更是与其工艺的限制密不可分。苗族织锦是由较原始的手工织造方法织出的织物,图案呈格律色点的排列组合,或以浮经跨纬,或以浮纬跨经形成长度不一的线而排列成面,因此图案往往在方形、菱形网格中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中心扩散对称等形式组合而成。•苗族织绣图案通过特定的工艺也形成了了独特的造型语言。例如苗族织锦的格律点组织,它的构成如同十字挑花一样,是以点集面、连点成线的,与刺绣图案的曲线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呈现出鲜明的品种个性。•艾特莱斯花绸的传统纹样•艾特莱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布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有的呈二房连,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为三方连,交错排列。艾特莱丝绸色泽十分艳丽,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恋和追求。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特点:丝绸绵缎生丝为原料,取其弹性好,拉力强,富有光泽,着色性能好,织成丝绸,轻薄而柔和。其最大特点为印染工艺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即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先按图案要求,于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此种染色,通过染液渗润,致图案轮廓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各种颜色呈现出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强图案的层次感,又形成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制作:第一步:抽丝•第二步:纺丝•第三步:并丝:将纺出的丝线在木架上按要求并在一起•第四步:捆丝:并丝后扎成一小捆一小捆,根据染色要求,把不需要染的地方用塑料布紧紧包裹起来。•第五步:扎染•第六步:拼图•第七步:纺织•艾特莱丝的传统纹样•黑艾特莱丝:安集延艾特莱丝,图案从乌兹别克斯坦传来•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图案中瓜果、枝叶运用得较多,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采用的热瓦甫琴、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另外,和田维吾尔族妇女喜爱的饰品也多有表现。有的图案较为直观,很容易辨认。有的图案则运用强烈艺术变形,辨认就不那么容易了。图案一般是从上至下按规则排列,如把花瓣、栅栏、独它尔琴,耳坠组合为一组,两侧再配以流苏等纹样。•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