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同体,激活教研活力,打造专业成长新支点―“小学教学特色工作创建研讨会”点滴感悟辛安镇第一小学王金德“有些人,有些事,曾经在某时某刻邂逅,在心里留下一个小小的印记,不浓重,但不易褪色。”——题记5月份参加了市教研室在小纪一小组织召开的“小学教学特色教学工作创建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我邂逅了一个青年教师团队,邂逅了一次来自心灵的对话。它犹如一缕春风拂面,心中涌动一股暖意;又似夏日的热烈,给人冲动的激情,更让我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实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给人以耳目一新,豁然亮丽之感。当日来到小纪一小,一进入学校,负责人员就给每位到场老师发了一张带有编号的卡片,这是要干什么?我的心中充满着疑惑。随后打开这次活动的日程安排,这也让我感到这次活动与以往教研活动有所迥异。这也让我对此次活动更加期待。在随后的活动中,果真让我目睹与亲历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让我看到了一群热爱教育、潜心研究、激情澎湃、卓有成就的青年教师的风采。随后几位专家对此次活动的解读,让我对这个新名词—“教研共同体”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一、初识“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是一个交流、展示的大舞台。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体现了团队力量,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学研究活动的人气,激发了教师主动表达的欲望,促进了同事之间智慧的碰撞,也显示了广大教师潜在的力量。教研共同体的打造的是一个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凝聚智慧、放射活力、敞开胸怀的教研环境和教研机制,在这里没有年龄、资历,只有智慧与激情。教研共同体,是对传统教研形式的挑战,也是给我们活化教研形式,增强教研实效,追求教师迅速、优化发展的一个启示。二、实施的诚信与原则1.实施的诚信。教研共同体,对没有实施的学校是全新的,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推进与落实,必须是领导、教师达成认识的共识,同时具备实施的诚信,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水到渠成。一是倾心呵护。教研共同体,是一棵幼苗,刚破土而出,有活力,但也脆弱,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信心,让其长期、稳定、常态化发展。二是积极参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汲取学校的优势,借鉴他校先进经验,依托教改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教研共同体的引领力、指导力、吸引力,是我们首要的任务。2.实施的原则。一是需求性原则,二是目标化原则。组织教研活动,应事先作可行性分析,评估活动的需求与预期效果。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因需而领,因需而做。活动开展确是教师所需,确是教学所需,有了实实在在的需求,才会让教研贴近实际,贴近问题解决,才会有参与的激情与动力。组织教研活动,要目标明确,聚其力而攻一役,力求一次活动,围绕一个中心,倡导一种思想,研究一个问题,成就一个案例,提炼一点启迪。三、实施的平台与载体“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终究也只是一颗璀璨的珍珠,如果能把众多的珍珠连接起来,那才是一串美丽无比的项链”。教研共同体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教研团队的建设,团队建设承载着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规模、程度与质量。建立制度,推动团队建设。团队建设需要规章来进行自我控制,需要务实的管理来确保凝聚力。我们要在提高教师团队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团队建设制度,确立团队建设工作目标、组织形式及激励措施,把个人发展与团队荣誉捆绑在一起,做到“你损我损,你荣我荣”,推动优秀教师团队的形成和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创设合作氛围,培育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的是整体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效益。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将个人、局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思想上高度整合,行动上优势互补,最终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同步发展。四、教研共同的思考:教研共同体是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展示的是教师的个性和才华,体现的是教师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它与学校原来的教研组并存共进,需要领导的规划与引领,需要教师的参与与支持。教研共同体激活了教研活力,创新了教研形式,既而我们也要思考:教研共同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其实越是看似复杂的东西,其中越是蕴含最简单最质朴的道理:“教研共同体”给了我们两个明示:“内涵”与“合作”。即学校、教师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论学校,或是教师,表面化的、形式上的、肤浅的发展,是站不住脚的。学校要发展必须打造厚重的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教师要发展必须苦练内功,蕴积深厚的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打造较高的业务能力,方是立校树人之本;二是走师间、校际、区域合作之路。走出去,方见天地之宽广,外界之精彩,只有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学校才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才具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教师要做教研的弄潮儿,学校要向教研要质量。教师间,学校间,优势互补,探索一条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