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雨霖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体会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二.教学重点:体会本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三.教学难点:1.本词所运用的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婉约词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离别时的情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经常描写的场面,李白面对离别这样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孟郊笔下的离别则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朋友离别时“禾黍听马斯”中的呆望,可以想象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中包含的至理,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名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解读他的不朽名作《雨霖铃》。(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屡试不第,生活穷愁潦倒。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使他成为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同时,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由小令为主到慢词占优势;同时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非常广泛,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词流传之广。那么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词的写作背景。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三).整体感知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诵全文,请同学们尽量体会作者所描绘出的情与景。…………请同学们齐读整首词。通过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自己的朗读,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词中的景、作者笔下的情。老师为大家串讲一下字词,以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似蝉而小,入秋始鸣,深冬方歇。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秋生冬死。这里用生命短暂的蝉开启全篇,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的情感基调。骤雨,指阵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指在京都城外设帐饯行。无绪,指没有好的情绪。兰舟,指木兰舟,木兰木质坚固,适宜做舟楫。先传鲁班曾刻木兰为舟,古典诗词便借用“兰舟”作为舟楫的美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凝噎,气结生阻,指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指黄昏时云气浓重。楚天,指楚地天空。古时楚国占有江南,后来泛指江南的天空为楚天。)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一年又一年,指离别时间之长。)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指美好的情意,也指风流韵意。)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整首词。(四).鉴赏上片和下片: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上片,其他同学思考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作者在这里用典型意象来写自己的情。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介绍过意象,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意象。师明确: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融合。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柳永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概括上片作者所描绘的场面(略)那老师说一下所感受到的景象: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词人和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蒙蒙雾气一片。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下片,其他同学思考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生读后回答。明确: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下片的场面。生分别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老师谈一下对下片的感受:下片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这是多么凄凉的情景啊。“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直为人所传诵。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自从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就似乎有了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古人出远门都在此时动身,所以也在此时送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离别时的悲情。(五).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词人在短短几句词中写出了寒蝉、长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景物,那么大家请思考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生回答后明确:上片这些景物寒蝉,长亭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之景,所以为实写;下片的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所以为虚写。那么大家继续思考:柳永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生回答后明确:可以说词人柳永非常善用白描,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画一般的景象,柳永把眼前之景心内之情写得五一不真切动人。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情又要通过景来体现。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通过虚实相济,达到了情中见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六).通过具体的词句深入领会“情景交融”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对本词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词来看一下作者柳永怎样将这情与景写得如此和谐。我们一起看一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句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和词人的愁绪有何关系呢?词人与情人四目对视,欲语还休,热泪先流。作者柳永将这离别的悲情非常恰当的寄托于眼前之景。而且这三种景物与作者的愁情又有着相似之处。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时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词人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作者选取这三种有代表性的景来表现离别的愁,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非常恰当?那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般无边无际。柳永将这绵长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情于景。相同的写法还有贺铸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七).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那么学习了这首婉约派的代表词《雨霖铃》之后,请大家体会一下本词有何鲜明的特点?生回答后明确:缠绵、含蓄。同时这也是婉约派词的特点。这节课就上到这,老师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古人说“善待问者”,老师也一样,希望同学们提出问题,学生敲老师的钟,敲的越响,收获越多。作业:背诵《雨霖铃》,并完成一段描写离别的语段,注意运用情景交融。(八).教学反思对于这节课来说,我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够通过意象去品读、鉴赏诗词、能体会到文中写景句子体现出的虚实相济,以及作者笔下的情景交融。上课结束之后,我仔细思考课堂的不足,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第一,问题设计不够,没有体现出循序渐进和难度上的梯度性。第二,意象的分析鉴赏不够。第三,课堂上生成的学生回答没有抓住并深刻挖掘。真希望能抓住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