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1.申请(1)申请学校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学制不低于四年、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其申请认证的专业应该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范围内的,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已有三届毕业生、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专业。(2)申请学校应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递交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学校的认证申请当年度有效。(3)学校应根据认证协会秘书处的要求,对申请表中有关问题做出答复,或提供相关材料。(4)学校申请被受理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国家核定标准交纳认证费用,交费后进入认证工作流程,开展自评工作。(5)如申请因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被受理,学校可在达到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后重新提出申请;如果申请符合要求,但因为年度认证专业数量所限未予受理的,其申请有效期可保留一年。2.自评2.1自评目的自评和撰写自评报告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阶段,是接受认证专业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结果是否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2.2自评方法自评工作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专业所在院(系)和学校应组织教师、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自评工作应对照指标要求,从学校办学的特点出发,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阐释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撰写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主要内容。自评报告要对专业教育的各项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说明并附以证明材料,以供审核。2.3自评报告的内容和要求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见“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附件2),自评报告撰写的有关问题及解答可参考附件3。2.4自评报告的补充修改学校提交自评报告后,应根据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的要求,对自评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或补充材料。补充修改的内容可作为自评报告附件单独提交,不必在原报告上进行修改。3.现场考查准备3.1现场考查条件准备现场考查将在学校正常教学期间进行,接受认证专业所在学校的学校应为现场考查专家组的入校考查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应为现场考查专家组准备一间专用工作(会议)室,室内应备有供专家查阅的最基本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等资料,如学生的作业、设计、试卷、报告、论文等;(2)应安排有专人负责配合现场考查专家组的工作;(3)应为专家组准备考查期间教学、实践等环节的课表;同时准备各类人员名单,供专家组抽取部分进行访谈;(4)不安排认证无关的活动;(5)遵守认证工作有关纪律。3.2考查报告意见反馈现场考查结束后,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将“现场考查报告”送交学校征询意见。学校应在收到“现场考查报告”后核实其中所提及的问题,并于15日内按要求向相应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回复意见。学校逾期不回复,则视同没有异议。学校可将“现场考查报告”在校内传阅,但在做出正式的认证结论前,不得对外公开。4.认证结论申诉接受认证专业所在学校如对认证协会理事会做出的认证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30日内向监事会提出申诉。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能够支持申诉理由的各种材料。监事会应在收到学校申诉的60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意见。监事会提出的意见为最终裁决,对申诉学校和协会理事会都具有约束力。最终裁决结论由认证协会发布。认证结论为“不通过认证”的专业点所在高校,需经过一年建设期后方可重新申请认证。5.认证状态保持通过认证的专业所在学校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的,学校应每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格式见附件4),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的,学校应每两年向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以及秘书处提交改进报告,汇报改进情况和专业进展情况。如果学校未按时提交改进报告,秘书处将通知其限期提交;逾期仍未提交的,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有效期内如果对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或师资、办学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向秘书处申请对调整或变化的部分进行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的有效期。重新认证工作参照原认证程序进行,但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通过认证的专业如果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至少一年重新提出认证申请。本文件的解释权归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附表C学校工作用表附表C1: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根据《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办法》有关认证申请资格的规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我们认为我校专业满足申请条件,专业已经达到了规定的工程教育专业标准,现申请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请秘书处协助安排相关审核与考查。申请认证学校:申请认证专业:本校所有材料完全属实,特此承诺。附表与资料: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三、本专业培养方案(请另附)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300~500字)申请方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年月日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申请学校学校负责人联系电话学校简介(不超过500字)专业名称所在院系专业负责人姓名电子邮件电话手机通信地址(邮编)专业发展概况(不超过1500字)学校与专业符合认证申请条件的简要陈述所在院系认证联系人姓名电子邮件电话手机通信地址(邮编)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A师资情况在编教师总数教师岗位结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其他教师职称结构(含同级别职称人员)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其他教师学历结构(最高学历)有博士学位人数有硕士学位人数有学士及其他学位人数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人数B近三年学生数量年度类别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授予学位数C图书资源概况学校藏书总藏书量期刊数量专业资源(含学校及院系藏书)图书数量期刊数量电子图书及数据库其他文献资料概况D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实验、实践、实训条件(名称、教学项目、分组等)E近三年办学经费年度类别教学经费来源校方拨款其他来源支出教学支出行政经费教学设备仪器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护费用图书资料购买科研经费来源纵向课题经费横向课题经费其他收入支出科研设备仪器购买费用科研设备仪器维护费用试验外协费用国际合作交流费用能源材料费用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上述数据中的问题和说明三、本专业培养方案(请另附)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300~500字)(包括教学质量体系、学生评估体系以及其他特殊的质量保障政策)附表C2: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是否达成)。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件并保存;评价:指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机制: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关于本执导书中所用字体的附注: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学校:专业:完成时间:联系信息:学校负责人签字:学校盖章:0背景信息该专业提供的学位、学制;专业所在学校的简介以及本专业发展沿革简述(这一部分限600字以内);本专业以前参加认证的情况。(如果不是第一次认证,在附件中提供上次的认证意见与改进报告。)1学生(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描述本专业当前生源基本状况;描述相应的制度与措施,包括学校的支持。用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近3年招生情况年份招生数本省录取分与本专业分数线比较第一志愿录取比例(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以列表方式提供下列信息(指导方式可分为:学生咨询/定期宣讲/事件启动;指导频度是针对定期宣讲方式的。收益人数为最近两年的数据,分学年提供):学生学习指导渠道名称指导执行者指导方式指导频度受益人数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渠道名称指导执行者指导方式指导频度受益人数认证联系人姓名电子邮件电话手机通信地址(邮编)学生心理辅导渠道名称指导执行者指导方式指导频度受益人数其它学生指导(如果没有可以省略)描述上述辅导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及效果。(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文档索引)(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学生能力达成跟踪评价评价目标评价方式及内容评价人评价周期形成的记录文档附注1:评价目标可以按照“社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分类,这里主要是描述基本评价机制和方法,具体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在第3项“毕业要求”部分详细描述。评价内容主要指评价基于的数据内容及来源。附注2:评价方式应该包括考试以及其它对学生能力与水平评价的方式,并说明如何确认这些方式及其结果能反映毕业要求。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年份毕业生数毕业率获学位率一次就业率分类就业状况…附注:分类就业状况可按照读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其它企业/入伍/出国划分;特定专业也可以按照行业性质划分企业(4)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描述相应的认定过程以及制度性文档索引。详细描述转学、转专业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如何规定;详细说明对已有学分的认定过程,特别是不须补修的课程或其它有学分的教学活动是否能支撑本专业相关毕业要求如何认定。2培养目标(1)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用单独的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应说明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与性质,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毕业后五年左右具备的能力,并描述对学生毕业几年后事业发展的预期。(注:如本专业对学生实施按不同方向培养,应分别说明,并在本报告中按照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描述或列表)简述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以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描述采用哪些渠道与措施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并对社会公开。(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描述当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