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国时期,有这样的一个“神人”,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他羽扇纶巾的形象,感受到了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更为他过人的智慧所折服。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体会对偶修辞手法与双重否定句式的好处。•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领会作者的观点。诸葛亮(181—234),字,号,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均建有武侯祠,杜甫曾作《》盛赞诸葛亮。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下在是某个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孔明卧龙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蜀相2、给下列红色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淡泊()淫慢()lì()精年与时chí()suì()成枯落悲守穷lú()险zào()则不能治性dànyín励驰遂庐躁3、按原文填空(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有八十六个字,但读来发人深省。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普天下为人父者那深切的爱子之情。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方面的道理?从文中可以获得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合作探究不议不讲试读课文,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注意词句停顿,用“/”标注朗读节奏。学习小助手划分朗读节奏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划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活动:翻译,理解内容。•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学习小助手(1)猜读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2)组词法:把单音节词变成若干双音节词,并从中进行选择。(3)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进行理解。(4)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来理解。•翻译时要注意(1)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2)保留原句的句式特点(如双重否定句)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的风格特点)。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内心不恬淡寡欲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不排除外部干扰)就没办法达成远大目标。要学得真知必须内心安静,要增长才干就必须不断学习。不努力学习没办法增长才干,不坚定志向就没办法学业有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三、活动:提炼,领会主题。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学习小助手本文的题目是“诫子书”即劝诫儿子的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想一想,诸葛亮的这封家书中劝勉儿子要怎样呢?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2、作者围绕哪个字来加以论述?•学习小助手只要找出作者屡次强调的那个字就可以了。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于一个“躁”字,对比鲜明。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二课时•重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对偶等修辞与双重否定等句式的好处。•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感受到了文章的节奏之美,这封家书言简意丰,殷殷教子之情让人感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品析。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多不接世:。D品德高尚的人用,凭借,依靠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接触社会3、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险躁则不能治性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一、活动:领会“诫”之深刻。1、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淡泊、立志、惜时”的条件,结合文中语句,思考这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学习小助手可以抓住“以”这个字的理解来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业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二、活动:品析“诫”之有力。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学习小助手谈句式的好处时,可以先把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然后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句子是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就成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学以广才,志以成学”这样表达意思没有改变,但是不如原句有感染力,不如原句语气强烈,原句有力的强调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中的“不能”“不”起了什么作用?学习小助手讲道理可以从正面阐述,也可以从反而论证。想一想,这些句子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呢?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呢?这几个句子都是从反面论证的,明确揭示出了“淫慢”“险躁”不惜时的严重后果,即“不能励精”“不能治性”“不接世”,这样与前文形成对比,有破有立,论证有力,使儿子认识到这些严重后果,从而按父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3、文中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小助手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使用对偶句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练集中,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活动:感受“诫”之深情。以前,大家只知道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神人”,这篇文章支让我们看到了一片为人父者的深情。请你再次诵读全篇,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作者于劝诫之中饱含的深情。学习小助手可以从最后一句的关键词语入手进行体会,感受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示例:“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中的“枯落”“悲”“穷庐”这些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一荒废、事业无成之人晚境的凄凉。作为一个父亲,诸葛亮为儿子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晚境,并发出“将复何及”感慨,告诫孩子:到了那时候再后悔已无可奈何了!文章就在这种感叹中收尾了。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希望用这种方式给儿子深刻的警醒,爱子之心可见一斑。诫子书淡泊:立志: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