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限3000字内)1.1核心概念的界定“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moving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1.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提升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是深化教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关照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培育群体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2.1研究目标优化合作教研,营造了一种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在教研活动中达成经验分享、智慧共享、资源同享、同伴互助、良性竞争等总体目标,;改善园本教研活动方式,提高园本教研活动有效性,探索互动合作教研新模式;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学校良好的教师梯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2研究内容引领教师通过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等全方位的合作性、研究性变革实践,转变日常的教学行为,优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集体环境,让青年教师感受被尊重和被重视的专业满足。2.3研究方法本项目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合作式教研在提升学校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实效。整个研究过程中把握合作式教研的功能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式教研的形式和方法,丰富校本教研活动内涵;文献研究法(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总结本校在开展合作式教研实践中的好方法,并使之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个案研究法(几名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跟踪其专业成长轨迹,以个人事实为研究依据)。2.4实施步骤2.4.1.准备阶段(2009.2——2009.8)(1)回顾学校教研发展历程,总结学校教研活动。(2)检索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3)立项申报,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采取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实验教师。(4)学习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本课题研究方案。2.4.2.实施阶段(2009.9——2011.8)(1)确立本课题教研的基本框架。(2)根据项目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法展开合作式教研实施研究,组织和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进行合作式教研的实践活动。(3)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边总结,不断把本课题引向深入。对合作式教研的基本认识、主要的操作方式等初步形成中期研究成果。3.1关键问题1、形成内在的发展需求、动机和动力机制,实现发展动力的内化,构建以合作式校本教研为动力的学校自主发展机制。2、将教师的差异视作资源,通过合理的协调和整合来促进彼此的互动,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传统教研以行政性事务为主要内容,缺少教学专业性,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3、合作式教研突出教研是一种专业学习,又是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那么从教师的需要出发,让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学习是更加有效的教研。3.2拟创新点本课题是适应二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传统的合作教研进行改革。传统的合作教研是以学科教研组织为唯一的组织形式,教研组织处在封闭状态。优化的合作教研是通过教研形式上的创新,建立教师可以获得较多学习、研究、交流与共享的教研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教研组教研活动方式,变封闭式的活动为开放式活动,变被动式教研为主动式的参与教研,变单一的教研形式为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通过校本教研的多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了多种教育资源整合,使专家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融合,使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实现校际整合。为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教研与科研的融合创设条件,为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创设条件。情报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述评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moving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的进一步优化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发挥教师主动性,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活页1研究方案·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以内,用小四或五号字体打印)1.1核心概念的界定“优化合作教研”。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moving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1.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活页2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校良好的教师梯队,挖掘青年教师主动成长的潜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1研究目标以合作式校本教研为载体,以课堂为研究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教研让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形成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建立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2.2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重视实践研究是为了使合作式教研更关注实效。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合作式教研在提升学校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实效。传统的合作教研是以学科教研组织为唯一的组织形式,教研组织处在封闭状态。优化的合作教研是通过教研形式上的创新,建立教师可以获得较多学习、研究、交流与共享的教研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教研组教研活动方式,变封闭式的活动为开放式活动,变被动式教研为主动式的参与教研,变单一的教研形式为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通过校本教研的多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了多种教育资源整合,使专家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融合,使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实现校际整合。2.3研究思路本课题突破传统教研的封闭性、单一性和非专业性倾向明显的弊端,从教研组织多元化的制度安排上着手,建构教研结构开放、教研内容专业、教研形式多样的多组织校本教研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4技术方法和实施步骤本项目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合作式教研在提升学校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实效。整个研究过程中把握合作式教研的功能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式教研的形式和方法,丰富校本教研活动内涵;文献研究法(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活页3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总结本校在开展合作式教研实践中的好方法,并使之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