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苏联]肖洛霍夫作者简介:重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梳理结构、整体感知:文章题为“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指谁?索科洛夫索科洛夫遭遇了什么?他的情感变化又是怎样?一个人的遭遇:兴奋激动成功逃亡重燃希望找到儿子心轻松变软领养凡尼亚妻女炸死穿心的悲痛儿子牺牲埋葬欢乐出车祸悲愁的心思考:1、根据上面概括的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6——10段)第三部分(11——25段)2、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索科洛夫的情感变化3、本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好处:真实感,现实感,还给读者亲切感。文本研习,鉴赏品味:讨论:在这篇小说中,最感动你的细节是什么?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感动你的理由。文本研习,质疑探讨:•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失去,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而遇见凡尼亚为什么竟使索科洛夫又热泪盈眶?•先看一看凡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外貌穿着:脏——眼睛如雨后黑夜的星星•动作神态:活泼——已经学会叹气•语言内容:年幼丧失亲人——包含孩子的纯真•[总结]凡尼亚是一个天真纯洁、又历经战乱、饱尝人世沧桑的惹人怜爱的战争孤儿。•遇见这样一个孩子,“我”为什么会流泪?•孩子的弱小——我的保护欲望•孩子的纯真——我的怜爱之心•孩子的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要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思考为什么“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文本研习,拓展延伸:一个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再坚强的人在晚上也是泪湿枕巾。概括索科洛夫的形象•请大家对以上分析进行归纳:索科洛夫是一名普通的俄罗斯退伍军人,他忠厚朴实,受尽摧残却心地善良,历尽磨难而坚忍不拔,执着地追求生活的幸福。他是千千万万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俄罗斯人的写照。索科洛夫的形象:在战争中,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而已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1918年11月):军人857万人;平民83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39年9月——1945年8月):军人1704万人;平民2453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动用军事力量2200万人;伤亡约3000万人(一半以上为平民)。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奥斯威辛集中营中被关押的犹太人!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南站!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战争的本质就是破坏,对一切的破坏。•“一些人、一些集团的侵占欲望、掠夺欲望引发了罪恶的战争。”•——查·埃利奥特•所幸,在战争中并非所有的都扭曲了人性,泯灭了良知,当邪恶盛行时,良心也在蓬勃生长。•在作品中我们还看到谁的眼泪,让我们心底感到震撼?•品读:“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文本升华:•体会作者创作的可贵之处?•作者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个人、小人物、普通人在战争中,在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中作出的牺牲和承担的痛苦。体现了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肖洛霍夫•这篇小说通过小说的主题:一个人—索科洛夫揭露了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坚强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的创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炮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为了让“索科洛夫”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人们不再为战争流泪,让我们为和平祈祷吧。《答案在我心中》一个人要流淌多少泪水才能看见家的方向?母亲要在门口翘首多少次才能等到儿女归来?人们要耗费多少砖木才能重建家园才能重建家园?我的朋友,这答案在我们心中,这答案在我们心中……阳光要透过硝烟,才能映进孩子明亮的眼睛?炮声要回荡多少回,才能被鸟鸣替代?狂风要搬运多少沙砾,才能掩盖荒原的尸骨?我的朋友,这答案在我们心中,这答案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