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精细谋划研究高考科学备考——2010届高三地理备课组校际交流发言一、学校(合理安排)二、备课组(精细谋划)三、研究高考,科学备考(2008\09高考试题比较,2010年高考备考建议)一、学校(合理安排)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安排。1、分层配班的安排我校针对高三学生层次拉的大和新高考新要求的实际情况,参考高二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一类班、二类班、三类班和美术班。其中文科1个一类重点班,2个二类本科班,3个三类班,4个文科美术班,一类重点班全部是不超过35人的小班。配备了具有多年高三经验的地理教师一共4个,我带1个一类重点班,1个美术班;刘老师带2个二类本科班;倪老师和陈老师分别带3个三类和美术班。这样的分班安排和师资配备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报考,也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和“一对一”的备课、作业批改。一、学校(合理安排)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安排。1、分层配班的安排2、作息时间的安排学校要求一类重点学生全部住校,文科班班主任由数学或地理老师担任,还特别延长了一类重点班的学习时间。早晨5:30---6:15晨读(读政、史、地),下午6:00---6:45补临界生(补地理和数学),一类重点班晚自习到10:30结束。一、学校(合理安排)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安排。1、分层配班的安排2、作息时间的安排3、适时激励的安排学校每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模和二模结束后进行表彰大会,校长亲自为县前100名和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颁发1000---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同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表彰一分两率在前面的学科和预测上线完成率好的班主任。一、学校(合理安排)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安排。1、分层配班的安排2、作息时间的安排3、适时激励的安排4、信息采集的安排学校通过各种关系由专人负责,第一时间从学军中学、杭州二中、绍兴一中等省内外名校收集月考卷、期中期末卷、一模二模卷拿来给备课组长,经过备课组整理再给学生做或者考试。二、备课组(精细谋划)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备课组认真分析学生状况,根据高考考纲和自己学校的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制定出规范的、切实可行的备课组教学计划;各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写出包括考点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的教案。二、备课组(精细谋划)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①集体研究大纲,瞄准方向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考纲重在搞清楚考试的目标、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范围、考查的形式等,研究时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结合研究,才能使教学与考试统一起来,这对指导高考复习有很大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知识的缺陷,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补临界生具有积极的作用。②集体研究试题,把握脉搏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掌握命题人的思路和考查的重点,找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对预测当年试题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较大的帮助。③集体分析学生,找准基点二、备课组(精细谋划)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2、坚持不懈抓好常规我们精选习题,精讲多练。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课课做到全收全改,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我们对五年高考的题目进行重新整理,原则上一单元的内容整理一张精品试卷,在一单元复习结束之后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对高考水平的整体把握。我们也选择全国一些地区或名校出的的综合卷让学生考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积极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文综备课组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三次,利用下午6:00---6:45的晚间阅读时间对尖子生文综地理辅导,对学生存在的难点重点进行突破,精心组织辅导,有的放矢,使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二、备课组(精细谋划)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2、坚持不懈抓好常规3、相互听课取长补短认真进行组内听课活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另外为借鉴经验,开拓思路,还要跨组听课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二、备课组(精细谋划)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2、坚持不懈抓好常规3、相互听课取长补短4、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与政治、历史备课组多联系,抓好文科综合科的考试协调工作。月考试卷组卷、批改、登分分工明确。三、研究高考,科学备考2008\09高考试题比较2010年高考备考建议2008年高考试题评析(全国Ⅰ卷为例)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高考考点:根据气候要素、农作物分布进行空间定位。“当地1月平均气温3℃”→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平原→太湖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高考考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高考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与人口增长类型。人口增长率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高考考点:人口迁移相关知识,考查人口增长的原因√√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考考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三大产业的转移,经纬网的定位。解析:从左图看①向西,②向东,③有向西的趋势。从右图看①向南,②向南,③有向北的趋势,综合来看,①向西南,②向东南,③向北。因此可以确定②为第三产业,向东南,第一产业的优势应该在中部,而第二产业应该有明显的向西。所以确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一产业。√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高考考点:读图分析问题√√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15°D.60°~70°8.若Q点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高考考点: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推断昼夜长短,空间定位。√本题还考查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挖掘的程度。依据教材插图(上册第21页图)中的信息纬度60°的最大昼长为18时29分,得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关注程度,学生只要了解北京夏至日的昼长约14时51分或日出时间约4:30就很容易选出答案D。√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高考考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B9月近秋分(9月23),D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昼夜长短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也应近6时和18时,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只能从题目条件看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高考考点:晨昏线的移动规律。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在0°—23°26’之间变化,当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方时为6时、18时),Q位于整条经线上;当Q位于赤道上时,地方时为6时、18时(赤道上全年昼长为12时);一年内其它时间和一天内的其它时间,Q位于不包含赤道上的点和极点在内的南北两个区间,应选D。√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高考考点:经纬网的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形成原因。(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2)说明Q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3)指出Q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大。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Q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而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本题抽查67823份试卷,平均分为11.94分,得分高度集中于8~12分区间,试题难度系数为0.33。分数01234567891011份数1806059134081893403383321556370207657072722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5872670390425403223241526342096239114652184802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1750310110898471211480360700●试题难易程度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高考考点:区域自然特征的分析及成因(2)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试题难易程度本题抽查62845份试卷,平均分为9.43分,得分高度集中于8~12分区间,试题难度系数为0.47。分数01234567891011份数100603281342137242274505304841577619409535481213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