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量筒1.作用:直接测定体积的仪器。2.单位:。1mL=cm3。3.读数: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液体毫升(mL)1底部一二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原理:ρ=。2.器材:天平、量筒、待测液体、待测固体、烧杯、细线。3.实验步骤:(1)测量固体的密度①用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②在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V1。③将被测物体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V2。④被测物体的体积V=。⑤固体密度=。ρ=𝑚𝑉𝑚𝑉天平量筒浸没V2-V1𝑚𝑉2-𝑉1一二(2)测量液体的密度①把天平放在工作台上,调节平衡。②在玻璃杯中倒入,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③把玻璃杯中的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其体积V。④称出的总质量m2。⑤液体的密度=。ρ=𝑚𝑉水平横梁适量被测液体被测液体玻璃杯和剩余液体𝑚1-𝑚2𝑉对“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理解(1)原理:。用天平或其他工具测得质量m,用量筒直接或间接测出体积V。(2)测量固体的密度:难点在于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间接测固体体积时,先放入量筒内的水要适量,既能够将固体浸没,浸没后水面又不能超出量筒量程。(3)测量液体的密度:关键是把“倒入量筒内的液体”作为测量对象。难点在于用“补差法”来测质量。通常先称出烧杯(或其他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1,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后,再称出剩余液体与烧杯(或其他容器)的质量m2,m1-m2就是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设计的方案要遵循两个原则:①有利于减小误差;②便于操作。ρ=𝑚𝑉【例题】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C.从右盘中减砝码D.向右移动游码点拨:解答这类实验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图示含义,在图中寻找答题线索。分析思路如下:解析:(1)按题图所示方法测量时,矿石的体积等于从量筒中倒入烧杯的水的体积,由题图可知,体积为70cm3。(2)矿石的密度为≈2.5g/cm3=2.5×103kg/m3。从题图A到题图B的操作中,将石块拿出时石块上沾有水,导致减少的水的体积偏大,从量筒中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所以求出的石块的密度偏小。(3)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题中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说明所加砝码过大,应从右盘中减砝码,然后加更小一些的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答案:(1)70(2)2.5×103偏小(3)Cρ=𝑚𝑉=175.6g70cm31234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C12342.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用量筒测盐水的体积读数时的视线,其中正确的是()D1234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小丽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她应采取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B解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如果用排水法先测体积,矿石上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出的质量偏大,且不利于对天平的保护。12344.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A解析: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力求减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应该先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再测量倒出酸奶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这样二者之差就是倒出酸奶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酸奶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酸奶的体积,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