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MA070065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民族教育课题负责人:董云川云南大学主要成员:刘永存、刘皛、刘鸿、胡金莲、王顶明、陈艳兰、钱金栿、高晓清、杨志华、徐立、文秀娟、皮勇2研究总报告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一、内容与方法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急剧扩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地处多民族聚居省份的高校,由于其地缘、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堪忧,亟待研究者深入解析其现状,探析其质量保障的有效策略,以便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加以完善。具体而言,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将充分考量多民族聚居省份的实际情况,从多元质量观、专业认同、流程再造、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等角度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导师因素、研究生因素、学科因素、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等进行深入地剖析,观其情,思其因,求其策,避其短。本研究着重在下述几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1)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解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的变化趋势;其次,从评估的角度分析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现实与困境;第三,从比较研究与院校研究的角度解析云南与中部省区之间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现实差异与历史联系。(2)专业认同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所谓专业认同(specialityidentity)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地态度和主动地行为去学习与探究。它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的过程中,会因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本研究着重考察了学生在专业认同中的民族、地域、文化差异,探寻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专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原因。(3)基于流程再造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流程再造(BPR)源自企业工商管理。本研究在流程再造的理念下探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本研究着重考察在学术资源先天不足,劣势凸显情况下,如何在管理环节优化流程,充分发掘和利用有限资源,从外部环境、内部运行以3及产出绩效方面更好地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4)多元质量观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探析本研究着重探讨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的云南,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理念与培养实践中,如何结合地区、民族和边疆特色实际,妥善地协调好本土化与国际化、边缘与前沿等关系从而有效保障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教育质量。(5)自尊视域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探析本研究着重从教育本真的意义上去探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研究生教育最终的归属一定是为着人的成长与发展,为着人的精神生活的圆满和幸福。本研究编制《研究生自尊量表》、《研究生应对方式量表》和《研究生自我和谐量表》,对1200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研究生教育在提升人的自尊、增强人关注精神世界的能力上是否有实际意义。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不同地区高校的基本运行状况,通过查阅所考察高校的历史档案来了解并把握学校的成长历程。(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对专业的认同度以及研究生自尊心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来诠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3)深度访谈法:通过非概率抽样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深度访谈,为问卷的编制采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在问卷调查以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再进行深度访谈以弥补实证研究中的不足。(4)比较法:选取云南省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的代表,选择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对两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教育与较多民族聚居区发达区域之间的优劣,扬优被缺,为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5)个案研究:本研究选取云南边陲一所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学科特色比较强的学院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服务、考核、学位授予等进行了全面、细致考察,并对所有调查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本研究结论提供了具体、翔实、可信度较高的研究资料,补充印证本研究结论。4二、结论与对策本研究在对调查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以云南省为典型代表的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无论是从规模、结构还是质量上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差距。调查表明,这种最大的差距表现在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研究生课程展开的质量、研究生导师的质量、研究生开展研究所具备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等方面。但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与导师的情感认同指数比中东部地区普遍要高。(2)通过对研究生满意度调查获知: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满意度较中部地区研究生满意度要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水平、学校图书资源、学校实验条件、导师课题经费总额、导师对学生的经费资助、所在学院的学术氛围、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学术报告数量、学术报告质量、导师学术水平、导师指导的深入程度、导师指导的频率次数、导师指导的方式方法、参与导师课题项目的程度、与导师日常交往状况、学业成就感等。(3)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表明,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专业认同度普遍低于中部地区。区域之间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差异与满意度成正相关关系——满意度越高,专业认同度越高;满意度越低,专业认同度亦低。(4)基于对研究生满意度和专业认同的深度考察,本研究提出有必要重构研究生培养流程,使资源的配置更优化、培养流程更顺畅、教育服务质量更高。为此,本研究对常规的研究生培养流程进行了管理学视角的审视,并力图从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学生专业认同的角度,运用企业管理中的流程再造理论对培养流程进行重新构建,以确保资源差距过大情况下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5)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多元质量观,探讨性地提出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质量不能与中东部地区研究生培养质量相提并论,应该根据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实情重新定义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区域研究生培养更符合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力图拓宽研究生质量的内涵和审视研究生质量的视野从而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提供多元化视角。5(6)使用院校研究方法,对大理学院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全程调查,通过对主管领导、导师、学生等研究生培养相关主体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多民族聚居地区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发现:大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在于居于西南一域,学习环境优良,学风好,学术研究风气浓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较少,学生学习的动机比较单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淳朴。劣势在于路途遥远,很难邀请学术大家光临,从而影响了学术报告的质量;学术研究的硬件设备也实际需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图书资源无法与其他高校共享;导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7)通过对研究生自尊的调查发现,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自尊心都处在常模水平上。对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和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对精神世界的关注水平,增强其内心的感受以及合理地看待世界的能力。就研究生应对社会的能力看,少数民族研究生应对能力弱低于汉族研究生,值得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在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质量保障策略中提出如下建议:(1)多民族聚居区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规模,在规模和结构的平衡中努力寻求提高质量的契机。本研究选取云南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样本单位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分析和调查发现,云南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效益、结构、层次、经费保障等方面与中部地区都存在诸多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要重造服务流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最大限度为研究生教育整合资源,“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交流力度,搭建研究生教育交流和发展的平台。(3)关注每一个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着重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水平、学校图书资源、学校实验条件、导师课题经费总额、导师对学生的经费资助、所在学院的学术氛围、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学术报告数量、学术报告质量、导师学术水平、导师指导的深入程度、导师指导的频率次数、导师指导的方式方法、参与导师课题项目的程度、与导师日常交往状况、学业成就感等方面入手,改善服务提供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6(4)将专业化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点,通过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从而塑造良好的学术和科研氛围,提高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5)加大对多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特征的研究,并与研究生专业设置相结合,利用区域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培育优势专业、品牌专业,提高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切合度,打通培养与变业的通道,增强研究生学习的自信心。(6)充分挖掘多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多样性,发挥文化的力量,提升研究生自尊水平,增强其关注精神世界的能力和自我精神修炼的能力,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与创新。(7)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身份感和认同感,提高他们应对能力和自我和谐的能力,增强他们科学看待世界的能力,提高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水平,从全人层面上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不但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更实现人的自我融通,达至身心健康发展。三、成果与影响本研究共形成研究总报告1份,调查分报告7份,公开发表与课题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16篇。结题报告1份:《多民族聚居省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研究》。子课题调查报告7份:1、刘皛、刘永存:《多民族聚居区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报告——以云南为例》2、刘皛、刘永存:《区域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湖南为例》3、刘鸿:《基于流程再造的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4、陈艳兰、钱金栿、杨志华、徐立:《大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及质量管理综合研究报告》5、胡金连:《多民族集居省份研究生自尊状况、应对方式状况、自我和谐状况调查报告》6、王顶明:《云南省“十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77、王顶明:《云南省博士质量分析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6篇:1、董云川,《二八分治: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改良的必然归属》,《高教探索》,2010年第4期;2、董云川、刘永存,《对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5期;3、董云川、刘永存,《研究生培养的困惑与突围——董云川教授访谈录》,《学园》,2009年第4期;4、董云川,胡金莲,《和谐与成长——一项关于在读研究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实证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董云川,胡金莲,《边疆多民族省份1200名研究生应对方式状况调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第1期;6、董云川,胡金莲,《边疆多民族省份1200名研究生自我和谐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0期;7、胡金莲,董云川,《边疆多民族省份1200名研究生自尊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6期;8、高晓清,皮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为例》,《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第3期;9、刘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院校差异个案探析》,《学园》,2010年第1期;10、刘皛、董云川,《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三本”视角》,《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9期。11、董云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反思与期待》,《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第5期;12、董云川,刘皛,《个性彰显应成为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价值诉求》,《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7期;13、胡金莲,董云川,《自尊与成长——一项关于在读研究生自尊状况的实证研究》,《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814、JohnHawkins,DeaneNeubauer著,曹潇吟译,《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质量保障趋势》,《学园》,2009年第6期;15、赵纯,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昆明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