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原理必背:地形地貌先细读再看风象与水流商业中心人气足交通便捷好服务良好地段给居住上班不必跑长途工业用地重运输污染大户须防护易燃易爆要隔离转运便利建仓储公共绿地宜均布滨水地带多种树旧区新区要兼顾文化遗产多保护干道骨架要清楚两侧用地须相符道路间距宜适度一般内密而外疏港口须有疏港路生活岸线要留足机场进城走快速端侧净空须关注高速公路不穿城过境公路擦边溜客运站场宜深入编组站场城外布夏季凉风能导入冬季寒风能阻住道路依山傍水走相交尽量九十度净污分置上下游雨水尽量顺势流四通八达有出路抗灾避难易救护自然人文须借助城市特色要突出早期的城市:直接原因: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出现年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l现代城市:发展动因:“两力”:“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显著特点: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l当代城市:显著特点: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3、城市的法律定义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2)城市物质中国: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县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因此,城市是对应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一、规划的概念“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所以,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系统学认为:规划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达到的目标或任务,二是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连续的、动态的系统控制。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三、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古代的城市规划学科(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中国古代虽然并无专门论述城市建设的书籍,但有不少理论散见于政治、伦理、经史书中。1、《管子·度地篇》:(选址理念)“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着重强调了居民点选址要高亢、近水、向阳、避寒、避风的原则。“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2、《周礼·考工记》:(布局理念)则认为城市布局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3、风水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典型案例:①唐长安城:由宇文凯创制,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整个城市和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②元大都:由刘秉忠制定规划,城市的布局更强调了中轴线对称,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布局制度。结论:古城的显著特点:布局严谨、管制严格、中轴线对称。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特点: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城市特色元素: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的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世界上保留至今唯一最完备的西方古典建筑典籍。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城市特点及特色元素: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与光辉城市理论(3)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4)戈涅的工业城市理论(5)西谛的艺术城市理论(6)格迪斯的进化城市理论柯布西耶现代城市设想:“明天城市”“光辉城市”、理性功能主义、主持撰写了《雅典宪章》(又称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1933年1、核心观点:功能分区、以人为本。2、主要内容:把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3、意义: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4、代表城市:勒•柯布西耶主持的印度城市昌迪加尔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在秘鲁利马国际会议上提出抛弃了《雅典宪章》的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1、核心观点:系统思想,过程性和动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公众参与。2、主要内容:总结了«雅典宪章»以后城市规划的实践;修正了过于纯粹的功能分区;否定了对城市规划终极状态的描述,更加强调了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注重公众参与,提出“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强调了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对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华沙宣言»:1981年1、核心观点:“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2、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肯定了«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合理的部分;强调了规划实施过程的调节;同样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4)«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核心观点:可持续发展:既考虑环境,又考虑发展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一、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规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主干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从属法规。⒈城市编制: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分别是战略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⒉开发控制:可以分为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规划审批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判例式)。在美国、德国、日本(通则式)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历史环境的调查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方面;二是物质环境方面:⒈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与城市的关系;⒉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⒊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的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⒋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⒌建筑风格;⒍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出露水面的岛屿,被形象的称之为“城市热岛”。编制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区域规划(4空不填,5空则填)。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文本、说明书、图纸)㈠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一般分成两个阶段:纲要编制和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用地分类: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图用地分类: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用地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Ⅰ、Ⅱ、Ⅵ、Ⅶ气候区规划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上下线幅度定为65.0—115.0m2/人,Ⅲ、Ⅳ、Ⅴ气候区规划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上下线幅度定为65.0—110.0m2/人。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Ⅰ、Ⅱ、Ⅵ、Ⅶ气候区人均居住区用地面积最低值为30.0—40.0m2/人,Ⅲ、Ⅳ、Ⅴ气候区人均居住区用地面积最低值为25.0—38.0m2/人。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m2/人。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2/人。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m/m2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规划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5。0%-40。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8%工业用地15%—3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25%绿地与广场用地10%—15%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的表述:区位+主要职能+类型城市人口计算中基数的确定: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城市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宜布置城市下风向,以绿化带与居住区分隔开。(图略)客运站的位置,中小城市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位于市中心边缘,距离市中心2-3km以内。岸线类型:深水岸线,水深大于10米;中水深岸线,水深6-10米;浅水岸线,水深小于6米。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1、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A、过境交通以切线的方式从城市外围通过B、离开城区、以入城道路联结城市C、从城市中穿过,用城市部分交通干道与公路对外交通联结D、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E、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环道路F、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航空港净空要求:与城市侧面相切,跑道中心线与城市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7公里;噪声干扰影响:居住区边缘与跑道侧面的距离最好在5公里以上;居住区边缘与跑道近端的距离均不得小于30公里。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为地球峰会EarthSummit)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承诺和一致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为21世纪发展的基本战略。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4.1交叉口间距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道路类型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支路设计车速(km/小时)≥8040~6040≤30交叉口间距(米)1500~2500700(800)~1200350~500150~250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一般δ路=5~8km/km2。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一般δ干=2.5~4km/km2,低值适用于大城市,高值适用于小城市。古希腊城邦时期————希波丹姆模式古埃及英霍特—————孟菲斯城市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意大利建筑师阿尔伯蒂————《论建筑》西特————《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康帕内拉—————“太阳城”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法国人柯布西耶————《城市设计》《雅典宪章》西班牙的索里亚·玛塔————线形城市理论法国建筑师戈涅————《工业城市》西谛————《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英国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美国建筑师赖特————广亩城刘易斯.凯博————《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艾伦.雅各布斯与阿普亚德————《走向城市设计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