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二、专家点评思路一: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三、优秀作文欣赏格局与担当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2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现代青年的成人礼近三十年,从自己参加高考到学生参加高考,再到女儿参加高考,对高考感悟颇多。今天学生问我如何作文,我就以高考为题来一次作文,来展示作文的基本要素。现在,我觉得,高考,就是现代青年的成人礼。高考,是学习能力的检阅。上个世纪末,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现代青年了解时代,把握未来,创业创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学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也是高考恢复、完善、改革的几十年。这几十年的高考,引导,选拔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中国今天的经济、科技、国力的进步和提升,是高考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从戚发轫到许渊冲,从唐嘉陵到颜宁,这些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研究发现中独领风骚。中国高考,是对现代中国青年学习能力的加冕。高考,是适应探索能力的检阅。适者生存,创者发展。随着地球一体化过程的,是冲突,是竞争,是危机,是危亡。只有善于适应,主动适应才能生存,只有创新创造才能提升能力,才能赢得机会,才能获得财富。回想高考几十年,一直致力于适应探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国企业现代化,中国科技现代化,中国产业全球分布,文明古国从落后到进步,从挨打到助人,从被歧视到成为推动者、引领者,就是因为中国高考让中华民族的适应探索能力增强了很多。高考是抗挫能力的检阅。绝美的风景,大多在人迹罕至处。探索的过程,磨难无穷,挫折常有。很多时候,极容易一败涂地,一无所有,这时候,让你再生,支撑你不放弃的,就是抗挫能力。高考,是能力的竞争和选拔,更是抗挫能力的沉淀和强化。那些不是靠天赋和机遇而通过高考的人,他们超强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在开拓性的研究创造中百折不挠,执着不悔。中国航天、中国导航、中国高铁,每一张中国名片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下面都是抗挫能力凝成的辛酸故事。经历高考前的苦酷训练,接受高考的加冕,承担起现代青年的荣誉和责任,在社会和世界击水,穿云;修身,达人,兼济天下。中国天机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名言,是说:上天的运行之象,刚健运转不息,君子进德修业,应效仿天地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郭橐驼种3树,就是让树静静地生长,尽可能少的去扰动,去干涉,甚至去过多养护……窥破天机二:返璞归真有一种美,清雅脱俗;有一种花,清香四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在写桂花,也是在写诗人自己。李清照就是这样一种美:美在内在修为,美在高雅气质,美在本色,美在纯真。这使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趣味,能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这是最难以达到的境界。苏轼历尽宦海沉浮,历经人生风雨之后,再来看走过的路,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完全趋于平静。这正是:繁华落尽,铅华洗尽,人生进入真境界。返璞归真,至纯至简,生活方得真滋味。窥破天机三:心包宇宙毛主席诗词,有一种“雄视古今,俯仰天地”的大气,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美。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既有“推倒千古之豪杰,开拓一代之新风”的胸襟豪情,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使命担当。只有进入“宇宙境界”,才能如此鸟瞰人间,见一般人所不能见之景,抒一般人所不能抒之情。人存在于宇宙这个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读主席的诗,能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狭小、平庸、猥琐中“唤醒”,从而遇见“胸怀天下、心包宇宙”的最美自己。读名句,如果不能“唤醒”自己,从而找到自我,既有负于名句,也有负于自己。天机已泄,大道已显,赶紧对接,完成生命的不断自我超越。文人的傲骨自古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是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多了些刚韧与个性。傲视百花是一种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性。诸多文人以物自喻,洁身自好。爱菊的陶渊明,面对充满束缚的官场选择隐遁。不愿久在樊笼,心为行役,于是种豆南山,采菊把酒,复得返自然,灵魂舒畅,安贫守志。爱莲的周敦颐没有选择逃避,不被逍遥山水所吸引,不被污浊世风所沾染,亭亭而立,香远益清,操守高洁,矢志不移。爱桂花的李清照,竟埋怨起当年的屈原来,《离骚》里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何不提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眼里,桂花为秋花之冠,“梅应妒,菊应羞”,只因它色淡香浓性柔,卓尔不群,这种清雅秀美,幽香袭人的美,也是李清照傲视尘俗,乱世挺拔性格的写照。他们虽不见得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但或出世入世,或自赏自伤,都保有文人的一颗清净之心,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无愧于心,也便无愧此生。傲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面对诱降不为所动,忠心可鉴,如同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屈不卑,年仅17岁,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土,心系天下,陆游的身后事与己无关,与利无关,只有民族危难,国家统一。“此去泉台找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有的只是“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有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这是中华民族凛然正气之所在,也是我辈敬仰膜拜的楷模。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眼里的菊花独芳天下,香透长安,列阵如勇士兵甲,怒放如君临天下。之后虽无帝王之功,彼时确有称雄之意。这种自信与张扬在历代文人身上很少见,也并不会因他的功败垂成的而消弭,反而格外难得。与他不同,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已有鸿鹄之志。就算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是文韬武略了然于胸的真正英雄?那真英雄舍我其谁。何况这也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那属于谁?这种含蓄的自况迸发的却是绝对的自信,难怪蒋介石诚惶诚恐,责令御用文人再写诗词压过毛泽东。毛泽东是胸怀天下,心有黎庶的,他带领无产阶级所开创的新时代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气魄岂是一般庸才所及。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以千里之外的高高在上,也不是不与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