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桃源河流域总体规划桃源河流域开发以生态、旅游、休闲为主题,以现代工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和仓储物流、中高档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以发展区域经济为动力,以生态建设为目标,针对桃源河流域的实地特征,构建相应类型的植物生产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能发展区域经济,又能适应城市建设的新路子。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保护、青岛市、桃源河、三带五线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就意味着人类生存资源的丧失。水更是城市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保证城市有充足而又源源不断供应的洁净水源,是城市规划建设优先考虑的要素。青岛市城阳区位于青岛市的北部,区域内“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解决青岛市居民用水问题。桃源河发源于此,贯穿城阳区南北,注入胶州湾,但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理,导致近年来水源保持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为做好城区内水源保持工作,同时为带动城阳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岛市城阳区政府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论证作出了开发桃源河流域的决定,并制定了桃源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大纲。大纲指出规划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水库、桃源河与旅游结缘,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集生产、生态、科普、娱乐、休闲旅游、知识于一体,创造自然、雅致、速度、健康的生态环境,力争使其建设成为青岛市美丽的后花园,国内著名的滨河生态旅游休闲公园。基于此我对桃源河流域综合规划做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一、概况区域内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资源。(一)自然特征地理位置城阳区地处青岛市北部,位于东经120°07′30″~120°30′00″,北纬36°22′30″~36°12′30″,东邻崂山区,南依李沧区,西与胶州相接,北靠即墨市,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25公里,海岸线长91公里,总面积553。0平方公里。其中桃源河发源于“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贯穿城阳区南北,注入胶州湾,为城阳区内主要水系。地形地貌城阳区的地貌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低洼两部分组成。城阳镇、惜福镇、夏庄镇东部、河套的部分区域和红岛镇为低山丘陵区,其余为平原,低洼区。规划用地主要是农田,地势较低缓平坦,起伏较小。气候与环境城阳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极端高气温37。4℃(1997年7月27日),极端低气温-16。4℃(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青岛受大海环抱的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海陆风特点。土壤与水文全区土壤共分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四个土类。其中靠近青岛盐场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严重盐碱化。东部低山丘岭区,土壤土层深度不足,质地不良,积水保肥条件一般,易受旱涝威胁,且旱地比例较重,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规划区域内桃源河从水库引水,且水流平缓,流量不大。丰富的水资源为规划区域内的水体景观营造和生态产业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植被和动物规划区域内适合多种植被类型生长,约有上百个科的800多种木本植物和60多个科的400多种草本植物。乡村树种资源丰富主要为以刺槐、桃树为主的纯林,乔木主要有刺槐、侧柏,毛白杨、白榆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酸枣、黄荆等。区内土地现已种植刺槐、楸树、雪松、花椒、悬铃木、毛白杨、李子、石榴、草莓等多种苗木和果树,以及玉米、大豆、大葱等多种农作物和蔬菜。规划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鸟类资源更引人注目。(二)社会经济现状城阳区现辖8个镇,230个行政村,总人口4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95万人,非农业人口3.82万人,人口密度755人/平方公里。自区划以来,城阳区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2002年全区工农业产值达到145.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2.2亿元,工业产值123.1亿元,财政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00元。(三)外部景观环境城阳区位于青岛市北部,区域内环水库自然景观丰富,桃源河蜿蜒曲折,结合景观设计极易营造沿河美丽风景,桃源河下游水流曲折,结合别墅设计“天人合一”优美景观。南部沿胶州湾一带海岸线漫长加之土地大量盐碱化,可借此营造沿海湿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城阳区政府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作为振兴济源经济的一大战略。生态、产业、旅游互为依托,保护环境,发展经济。规划区域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城阳区区域内公园绿地相对较少,城市环境质量与青岛南部沿海地区来说相对较差。桃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有利于营造“碧水蓝天、宁静雅致、健康向上、意境悠远”的生态文化氛围。二、战略分析规划中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系统的对场地进行分析。包括自然特征的分析;区域内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和场地的外部景观环境。这些分析是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分析总结出桃源河流域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分析,更好的把握现状,规划未来。(一)优势桃源河流域在区域位置、景源资源、自然资源、文化氛围、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城阳区地处青岛市北部,东邻崂山区,南依李沧区,西与胶州相接,北靠即墨市,与胶州湾相临,区域内两条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其余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景源资源丰富城阳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植物、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水源充沛,土质肥沃。有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景观,便于创造舒适宜人的休闲旅游、度假区。政策环境良好城阳区政府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区建设向现代农业产业带,现代工业园区、仓储物流中心、中高档房地产开发,生态旅游休闲中心等方向发展,决定开发桃源河流域,这是城阳区建设“山、海、城”一体的特色城市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级领导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决心要把桃源河流域建设成为国内著名滨河生态旅游休闲公园。(二)劣势对“生态”概念认识不足规划区域内农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的生产,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技术含量比较低,对生态产业认识不足,缺乏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绿地形态布局不合理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城阳区原有的山水空间特色已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坏。近年来随园林绿化建设的加强,城区绿化量显著增加,但便于市民使用的“亲自然性”绿化环境不多,街头绿地或绿化广场缺乏。滨水绿地的断面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同时桃源河两岸紧临河道的绿色廊道的连续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河流景观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已实现工厂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规划区的农业生产设施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善。(三)定位1、国内著名的滨河生态旅游休闲公园2、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青岛“后花园”(四)主题:自然、雅致、速度、健康1、自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美化自然2、雅致:营造宁静以致远的“心灵港湾”3、速度:城市中导入自然,释放人性之“野”4、健康:为青岛市民提供一个现代化的设施完备的健身“天堂”(五)构想综合以上分析,桃源河流域开发定位以生态、旅游、休闲为主题,以现代工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和仓储物流、中高档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以发展区域经济为动力,以生态建设为目标,针对桃源河流域的实地特征,构建相应类型的植物生产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规律,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能发展区域经济,又能适应城市建设的新路子。将城阳区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态系统,以产生生态效益为主体,建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集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生产、旅游观赏、生态休闲、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青岛“后花园”。三、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全国生态环境规划》《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园林规划设计规范、规程》《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园林绿化及风貌规划图青岛市城阳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桃源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大纲》(二)规划范围环“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和桃源河两侧及滨海湿地。1、上游:环水库及沿河防护林网建设工程2、中游:沿河土地整理工程、污水治理与达标排放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生态旅游休闲产业3、下游:濒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入海口河道综合治理、仓储物流、中高档房地产开发(三)规划性质1、性质以大面积绿化建设为基础,集防洪、交通、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都市生态风景线。2、景观特色碧水――宽阔清洁的河道及多样化的水景与活动。绿树――以常绿林为基调的风景林,防护林带。古建――河道两岸古建筑连续不断,再现历史。风情――城市生活图画,展现青岛美丽风情。3、功能活动休闲――散步,健身,赏景,划船,野餐,购物,农作,野营,垂钓,美食等。运动――跑步,游泳,球类,骑马,卡丁车,射箭等。娱乐――表演,游戏,娱乐,歌舞,茶艺,古乐等。(四)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以保持水土、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理念为总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为保证,将桃源河流域建成集生产、生态、文化、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区域。依照城阳区的城市特征、区位条件和景观资源优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景观生态设计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性、生态性、娱乐性、健康性的原则,对桃源河流域进行总体规划,具体体现以下几点:新世纪世界城乡建设新趋势为方向,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把桃源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型产业示范区和都市型生态旅游休闲绿地,建设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青岛“后花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安全格局,创造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品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突出田园气息。充分发掘桃源河优越的条件优势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要素,使之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富有田园气息的城市景观,并创造“碧水蓝天、宁静雅致、健康向上、意境悠远”的生态文化氛围。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前提,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为青岛市人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游览、学习、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规划中争取科学地保护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营造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设置休闲项目,合理规划设计沿河绿地及环境景观,达到合理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浪费。四、总体布局(一)总体思路――“三带贯城阳,五线起锦绣”三带――即一条蓝带和两条绿带,重点突出桃源河风光景观特征。蓝带――即河道,以水上活动与水景为主要内容。绿带――即河滩,主要为开阔的草坪和广场,道路,点缀树木。河堤――观景走廊与沿河景观标志点缀。五线――防洪保安线,辅助交通线,自然生态线,休闲旅游线,古建商贸线。(二)功能分区规划以桃源河为骨架,依据桃源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及功能需求对规划区域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结合两大主线――时间维(夏商―明清)和空间维(国内主要特色民族)营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环水库生态保护林区规划出此区域的目的是通过建设环水库生态保护区,合理配置乔、灌、草以形成林区并与“都市农村体验休闲旅游”,“桃花岛名优特果蔬采摘园”结合起来,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美化自然。这样,此区域就具备了以下功能:1,蓄水保土净化城市水质,稳定城市供水水量。2,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温室效应。3,创造优雅的休憩旅游环境,增添市民生活情调。4,生产绿色食品,丰富市场供应。5,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