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齐给力,素养自然来[摘要]: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就家校合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探明当代家校教育合力的现状、教育合力形成的途径。通过研究明确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几种有效途径。[关键词]:提升素养家校合力形成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三条(一)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可见“核心素养强调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那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善于利用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家校合作是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会有一个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与认同感的过程,这个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长对教师提供服务的质量、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深化认识,也包括教师自身信誉、实力的深化认识。(二)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问题。作为合作关系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彼此合作中应当有所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适用于合作对象,使家长在教师的影响之下形成长期的合作。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服务,也与家长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途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积极沟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合力,形成共振。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开展家校互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使广大家长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的素养的骚全方位的培养。下几种途径成效显著:(一)组建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合力目前,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孩子一同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参与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等。班主任首先和两位“家长班主任”达成共识,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目标,要让“家长班主任”从心里,愿意并很乐意为班级付出,因为只有他们的积极主动才能引领全班的家长齐心协力。促进孩子素养的提升。1.学习方面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首次教育非常有必要,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跟进,因此,在孩子入学之时,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了首次教育之余也对家长进行了“首次教育”,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的习惯和学习给予极大的关注。还经常利用时间,让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进行交流和探讨。为了让每一次的交流更具实效性,我们通常都是先和家长班主任进行沟通,确定好主题(每次的主题都很小,但力求有效)和活动流程,再由“家长班主任”站在老师和家长的立场,组织家长们进行有序的交流,老师从中起组织和调控作用。在交流之前,我们已经和“家长班主任”及各组组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让这些家长的领袖们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好的书写及有错就改的习惯对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大家达成共识之后,再共同商定探讨流程及规则。(1)由各科老师简单介绍作业要求;(2)以小组为单位,同组的家长互相传阅孩子的每一份作业,就事不就人,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3)家长之间进行真诚的交流;(4)老师提出希望。整个过程都是由“家长班主任”主持,这样会让所有的家长更加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大家的事,也真切地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以及今后在学习中如何去帮助和引导自己的孩子。2.亲子活动方面学校的大型活动由家长参与组织策划。联合家长的力量组织社会性活动,全方位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亲近社会的能力。每逢学校的一些较大节日,我们不仅在学校组织活动,在有限的空间我们尽量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还由家长理事们在校外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有小组的亲子活动,也有全班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空间。(二)、建立家长义工团,创新家校互动家长义工团是家长联系学校、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群众性志愿组织,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学校引领下,家长义工团调动家长的教育资源,自主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补充学校教育不足,如:义工团组织的太极拳、管乐团、民乐队、书法社及社会实践等受到学生的热爱,家长以身作则服务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广的舞台,在学生成长阶梯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家长义工团可以组织全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美化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由全班家长、师生自行设计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座谈会等,使教师和家长、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有更顺畅的沟通,对学生有更个性化、更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跟父母、教师一起劳动中、一起社会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担当责任。(三)、定期召开家长会,使教育更有成效每个学期中段评估结束后,可以召开一次由全体教师、家长共同参加的会议。学校把本校的工作计划、学生的学习情况通报给家长,教师把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时间的大致分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全部告之家长,以便家校之间更好地配合。各年级各班还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育,将学生隐性分层,因材施教,分别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座谈会,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现状,商讨学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制定让学生进步的可行性方案,张扬学生个性,共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家校联手,共同努力,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校还可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潜能,根据教学需要,让学业优秀及进步较大学生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分享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做到资源共享,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四)、精心组织家访,使情感教育落到实处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培养师生感情,拉近家校距离的重要途径。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教师走进每位学生家”活动,全体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了千家万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周走访一至二户学生家庭,一学期走遍班内所有学生家中,老师和学生一起买菜、做饭,和家长拉家常、谈孩子,这样,教师更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也更能体验到老师的关爱,乐于把心声向老师倾诉,家长也用新的眼光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信任老师,使孩子尊重家长。另外,针对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老师带着经济条件好家长的领着孩子,到优秀学生但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作客,开展互助互帮活动,使家庭之间建立友谊,学生学习结对子,这样,学生领会到兄弟姐妹情、学会关爱社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该活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挖掘孩子的个性和潜力,家校真正形成了“合力”。(五)、开展家校活动,形成家校互动的文化氛围1、学校开展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到校参加“孩子的一天”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班级情况,更能和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和其他家长零距离接触,一起启发、引导和鼓励孩子。2、校园文化艺术节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对于那些平时成绩不太好、却有着其他专长的学生而言,可借此机会让家长看到子女自信骄傲的一面,重塑家长对子女的看法。3、学校开展家校互动专题活动,如:《向爸爸妈妈诉说心声》,教师向每位家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帮父母亲洗一次脚,送爸妈一张自制的贺卡等,使家长们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看到孩子的缺点,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担当责任,思考人生。通过家校活动的开展,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育人氛围浓厚,真正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同向合力,形成共振。完善孩子的人格素养。4、布置灵活多样的生活作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很少学生能理解父母给的爱,更不要说懂得心怀感恩之心了,为此,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感恩教育,布置一项或几项感恩实践作业。更能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热爱生活的品质。感恩作业的设置非常灵活,如给父母洗头、洗脚、捶背、洗菜,以及设置相应的主题由学生来完成。作业完成后,由家长在家校联系本填写评语,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感恩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在帮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我们应鼓励学生从捶背、倒垃圾等简单的事开始做起,重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不仅每天做,而且越做越好,从而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心,让感恩孝义的种子在心田萌芽。给父母洗脚、给家人做一件好事是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个载体,不但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理解孝道。或许一次、两次的“拖地”、“洗脚”不能让孩子体会到“感恩”与“尽孝”的真谛,但日复一日地每天坚持,孩子在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然也会慢慢理解父母的辛劳,最终把“作业”转化为发自真心、自愿的行为,这样,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5、开展亲子共读专题活动,如今许多家长玩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与孩子的亲子共读的时间,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很感兴趣,每天在玩电子产品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切水果、看动画,不亦乐乎!户外活动少得可怜,阅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这对孩子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极其不利。如何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把孩子们从电子屏幕中拉回到传统的纸质绘本中来乐听,乐读,乐说,乐演,乐创作,提高是我们亲子共读活动的根本。我们是把阅读作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方法进行开展。培养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动脑、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通过家校互动这一平台,让学校教育走进每位学生的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教师和家长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家校同行,师生同心,学生的素养得到的有效提升,正所谓“家校其给力,素养自然来。”参考文献[1]柳夕浪.《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J][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三(一)[3]胡胜锋.《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14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