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JTU)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迎向那真理之光,扬起青春的风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交大,交大,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饮水思源,饮水思源。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制作:红领巾简介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九校联盟”成员,也是Universitas21(大学的国际性协会)的创建成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是交通大学最初的两大源头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顶尖学府之一,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特别是工学、商学、医学。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中国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校园环境历史沿革知名校友办学规模文化传统学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是盛宣怀经清廷正式批准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与北洋大学堂同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1896年,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成立。1903年,成立中国最早的商务专科班。1928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1927年9月7日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的校长。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历史沿革文化传统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校训校名校徽“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正是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1910年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最终于1937年颁定16字校训。现行校训是1995年提出的,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上海交通大学校训历史时期校名校训1909~1920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勤俭敬信1920~1933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勤慎忠信恒1933~1937国立交通大学精勤敦笃果毅忠恕1937~1995国立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1925年4月8日校庆交通部南洋大学向师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年底确定了将在校学生徐震池和杨恒的设计稿合二为一的样式,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长凌鸿勋发布公告实行。•据201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学科数53个;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5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七五”、“八五”重点建设、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大学“常青藤联盟”(C9)成员。据201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873名,其中教授85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长期项目62名、外专项目4名、短期项目4名,“青年千人”39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0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5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1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办学规模知名校友江泽民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张光斗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锷中国著名革命家蔡元培中国著名教育家顾诵芬飞机设计专家,被誉为歼8之父姚明中国篮球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人物徐广涵赵建军TP—LINK的创始人校园环境添加文本光明体育场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名誉董事,四四届机械工程系校友、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和董事长胡法光先生为庆贺母校建校一百周年华诞,回报母校培育之恩、健强莘莘学子之体,捐资150万美元兴建体育场。“光明体育场”于1998年4月8日母校建校102周年正式落成,并由其亲自定名,以喻母校教育事业光明灿烂,前程似锦。全场占地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11平方米。2008年胡法光、胡晓明父子再次捐赠100万人民币,用于光明体育场看台座椅更换和健身房改建。陈瑞球楼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球先生捐资1500万港币助建研究生楼。本楼2006年10月落成使用,建筑总面积18855平方米,由公共教学区、会议演讲区、服务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总造价为6000万人民币。是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楼名由陈先生亲手题写。木兰船建楼交通大学美洲校友总会前会长、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朱木兰夫妇一直心系母校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中国船运事业,积极推进中美两国友谊。赵学长捐款500万美金助建木兰船建大楼并设立木兰教育基金。2008年5月9日举行“木兰船建大楼”落成暨命名仪式,及木兰纪念馆开馆仪式,旨在感谢赵学长妇夫对母校关怀支持,纪念和宏扬朱木兰女士(1930.3.19—2007.8.2)博爱、乐观、坚毅、进取之精神,“木兰”二字系其遗墨。本楼由南北两幢板式高层及中间连廊组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之用,总造价约一亿元人民币。光彪楼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彪先生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助建学生活动中心。光彪楼于2002年12月落成开放,总建筑面积5200百平方米,由报告厅、健身房、阅览室、保龄球馆、娱乐演艺厅等组成。学术研究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1991~2011年累计申请专利9810项。2003年,交大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2010年,王振义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海交通大学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5项。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96年,1919年建成独立的图书馆大楼。图书馆总面积约为6.63万平米,阅览座位约6324席。至2007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308万册,期刊3000余种,电子文献338万册,电子数据库298个。支持通过网络24×7的馆藏目录、电子文献、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文献征订、新书刊报道等服务。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高校首个海外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上海交大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进行海外高层次办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开始在新加坡招收用华语教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招收和培养了10届共299名海外学员,其中已有146名学生获得了中国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制作: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