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41年伊东丰雄出生于日制时代的京城,现在韩国的首尔。两岁时随父母回到故乡长野县。高中时他梦想成为一名棒球手,在大学里,他曾申请主修文科但没有成功,后来转修了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一大批年轻建筑师如菊竹清训,黑川纪章,矶崎新等开始活跃在建筑舞台上,当时他们提出了许多新城规划方案,伊东丰雄被这些方案深深地吸引,于是决定主修建筑并期望于日后成为一名建筑师。他于1965年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后便进入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工作至1969年。1971年设立“都市机械事务所(URBOT),1979年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代主义建筑在日本的发展中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师承脉络。这里有必要对伊东丰雄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几位前辈做出回顾,其中包括:菊竹清训、筱原一男和矶崎新。菊竹清训1964年刚刚毕业的伊东丰雄遇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位良师益友菊竹清训先生。菊竹清训认为建筑应当不断生长变化的建筑理论直接影响了他。新陈代谢理论的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的规律,极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菊竹清训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发起人,其早期代表作是空中住宅和海上城市规划。筱原一男在早期建筑上,对伊东丰雄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筱原一男(1925-2006)了。筱原一男是第一个将东京杂乱无章的城市环境作为设计主题的建筑师。他着意于建筑抽象性及空间纯粹性的表达上,强调对观念性空间的探求,而这种空间又并非基于机能产生而仅仅是基于自我认知的观念,从而表现出极度抽象化的造型感。正如伊东丰雄所言:“自从我的私人设计事务所一开业,我就趋向于‘内省式’的建筑,而不再是向都市扩展式的建筑,正是在此期间我对建筑的看法受筱原一男的深刻影响。”矶崎新矶崎新相比上述两人则是更多在对社会的思考上影响了伊东丰雄。两人都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的暂时性及复杂性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伊东丰雄深受矶崎新关于城市理念影响,在其之后的作品也显得如出一辙。1991年在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日本印象展是由矶崎新策展,他邀请伊东丰雄完成了一件名为“梦”的装置展示作品。这是一组空间模拟装置,许多方面都使用了和当年矶崎新相似的手法。小结相比当年的矶崎新,伊东丰雄对城市无疑具有更加乐观积极的眼光,相对筱原一男,他则更多体现出去除纯粹自我表现的精神,而针对菊竹清训,他将其具有机械感的“新陈代谢”理论巧妙吸收,不断演化为之后“未完成”(UnderConstruction)理论奠定了基础。前银色小屋时期(1971-1982)—从内省走向开放中野本町的家(1976)----作为流动性的开始伊东丰雄是一位善于表达时代特征的建筑师,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被人忽视的社会讯息,并以此作为其探索设计之路的出发点。在其从业之初就试图追求立足日本社会并区别于传统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面对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社会萧条,伊东丰雄在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鸿沟时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思考当时所处的环境,并试图与建筑的表达建立一种联系,并通过为数不多的案例将之表达出来。1976年中野本町的家便是直接的体现。银色小屋时期—(1982-1984)面向自然敞开的建筑师自宅银色小屋(1984)是伊东丰雄在东京的自宅。这座建筑位于伊东丰雄早先设计的中野本町的家的旁边,但这个设计是沿着一条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思路发展的。最初的方案“P3Project”是沿着对此前住宅模式的延续,最终伊东丰雄选择了轻型结构的表达。空透的拱形天棚,阳光和空气可以自由地进入,整个建筑就像笼罩在梦境之中。总平面图(中野本町的家和银色小屋)来源GAArchitect17银色小屋的轻型结构屋顶来源安德烈亚.玛费伊“伊东丰雄”半透明外观来源GAArchitect17向自然敞开的庭院来源GAArchitect17室内厨房来源GAArchitect17银色小屋为伊东丰雄赢得了日本建筑最高奖----1986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面对银色小屋的成功,伊东丰雄也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未来建筑走向的问题。1985年,他完成了其早期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作为变样体的建筑》,这既是对银色小屋时期思想的总结又为我们展示了其未来发展的动向。后银色小屋时期(1984—1991)--轻型结构的衍生写于1985年的《作为变样体的建筑》,伊东丰雄在其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建筑、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三者皆处于流动状态的观点,同时也因其流动性特点三者才能溶融在一起。所谓“变样体”,即轻快的构筑、模糊的界限、不停的变化综合考虑的建筑思想。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建筑要保持某种永久性、坚固性的概念在伊东丰雄这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自银色小屋起至八代市立博物馆的一系列作品中,伊东丰雄通过对轻型钢框架、金属隔断的使用,继续表达出开放性、轻快性、临时性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巴黎日本文化会馆竞赛方案中,伊东丰雄已开始了显露出对“轻快性、临时性”以外的兴趣,即对流动性所表达的意义的关注,这一点在之后也将引发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又一次重要转变----即从抽象、非物质感轻快性向具体、可感知的流动性的转变。第二个转变期跨世纪“水立方体”宣言—仙台媒体中心前仙台媒体中心时期(1990~1995)--流动体建筑理论的提出巴黎日本文化会馆方案(199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东丰雄开始认为建筑仅仅是临时性的,任何事物都只具有相对的关系、不存在绝对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上述现象越发明显。那时,他一方面非常想表现轻快的建筑,另一方面又非常想表现运动着的状态,脑海中总是交织着这两个方面的表现。1990年的巴黎日本文化会馆竞赛方案便是两者集中的体现。项目位于塞纳河畔,三个卵状体看上去就像是浮在水中一样,同时由于幕墙透明度的可调节性,卵状体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在立面上呈现出多样的表情。日本文化会馆模型“漂浮在塞纳河畔的媒体船”来源:安德烈亚.玛费伊,《伊东丰雄》巴黎日本文化会馆是作为衔接“第一次转变”与“第二次转变”的过渡性尝试阶段。方案有前一阶段的特点并且更多包含了即将到来的特点。如果对比在银色小屋时期的追求会发现一种明显的转变。伊东丰雄在之前更关心由金属材料(铝板)、造型(拱)本身带来的轻快性营造,而后来则更关注透明材料(玻璃)对于流动性的表达。仙台媒体中心时期(1995~2001)新型“多米诺”的系统的尝试仙台媒体中心,是在仙台市青叶区开设的复合文化设施。由仙台市图书馆和艺廊等组成,馆内除了“媒体中心”的功能之外,还有艺术工作室和艺廊。而1楼的开放式广场,也活跃了艺术、音乐(Live)和文化活动。镶在1楼的玻璃可以自由开关,在仙台定禅寺大街爵士音乐节之际,南侧的玻璃全都会打开来进行艺术活动。和仙台光之祭典有关的活动也会在此举行。这样的仙台媒体中心,让许多面向定禅寺大街的仙台祭典和活动得以举行,更飞快地提升定禅寺大街的功能,大大地发展了市府当局所谓的“学都仙台”“乐都仙台”。这个建筑,是由六块地板(金属板),十三根形状像摇晃海草,称为管柱的铁骨独立轴之单纯构造,构成地下2层,地上7层所有的空间。此外整面的玻璃,能从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结构,另一方面,在从中环视种满榉树的定禅寺大街之际,里外之间也充满了一体感。由于这样的构造和设计的优秀,从世界各国而来的建筑相关人士,带着相机来访的人很多。仙台的流行杂志(COLOR等)和电视节目、电影之类的外景拍摄也增加了。伊东丰雄打破了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呈现出新建筑应有的样子。通常框架结构都会尽量建出相等间隔的四角柱,而他却分解为许多形成螺旋状的细铁柱,做出透明柱子的内部(管柱),计划尽量以不规则的配置方式,形成做为不均质场所的内部空间。这样的管柱贯通了地板,也具备了设备系统,电梯和阶梯,从屋顶采光和通风。很明显地,这是尝试超越“近代建筑”、“科比意”和“多米诺系统”,接受了“解体梁柱概念”的挑战。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尝试借由对近代建筑的批判思考,来产生新的建筑形式,而其中伊东的仙台媒体中心是压倒性的存在,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建筑界造成了冲击。获奖*2001年优秀设计大奖最优奖*2002年BCS(建筑业协会)奖*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东京创新大奖媒体环境奖柯布西耶密斯来源:ColinRowe.TheMathematicsoftheIdealVilla巴塞罗那德国馆来源:KennethFrampton,MordernArchitecture:ACriticalHistory如果将菊竹清训、筱原一男及矶崎新等人对伊东丰雄的影响看作是对其初期影响的话,柯布西耶和密斯两位现代主义大师对他的影响就可以说是终其一生的。在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中,他们的影响得到了集中体现,不过伊东丰雄谨慎地选取了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创造出“流动空间”的密斯,和在进行“多米诺”体系研究的柯布西耶。MaisonDomino后仙台媒体中心时期(2001~)面向未来的有机建筑探索1、超越仙台的开始,松本市民艺术馆的改变2004年建成的松本市民艺术馆位于长野县松本市,是伊东丰雄在刚刚完成仙台媒体中心就接手的一个项目。在这座建筑中伊东丰雄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流动空间的探索,即通过曲线的形体并结合光线的设计从而达到流动的效果。自动扶梯上看曲线墙面伊东丰雄用水流和旋涡来隐喻这里的流动空间,并对传统观念又一次进行了颠覆,正像他解释的那样,“传统的剧场空间变成一个连续的流动体,人们只需要跟随它一起流动。这样的流动空间的感受曾经在中野本町的家中出现过,但与之不同的是在这里的流动感更倾向于一种开放的、生动的和人发生交融关系的多维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在向各种感官体验开放。镶嵌磨砂玻璃的曲线墙面中野本町的家2、建筑的非线性设计探索--从蛇形画廊展厅到TOD’s表参道大楼蛇形画廊展厅外观来源:蛇形画廊展厅内部来源:arts.guardian.co.ukTOD'S表参道大楼来源:ArchitecturalRecord,05.062004年建成的TOD'S表参道大楼位于东京涉谷区,是意大利名牌TOD'S的东京旗舰店。底层功能为商店,上层为办公及举办活动的空间。这座建筑作为布鲁口展亭和伦敦蛇形画廊展亭在设计上的延伸,也是伊东丰雄明确尝试非线性设计表达的代表案例。TOD‘S表参道大楼外立面来源:ArchitecturalRecord05.06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2006建成的多摩美术大学新图书馆是伊东丰雄近期强调场所性设计的又一新作。这是一个被高低错落的拱门相连接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拱的造型及柱位的落法,造成非常轻快的感觉。伊东丰雄自己流动性理论与古典元素(拱)结合。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夜景来源:、衍生的秩序——从仙台走向有机建筑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拱形窗来源:拱券柱来源:图书馆一角图书馆二层室内图书馆视听区来源:“风的建筑”到“水的建筑”b.以临时性反映时代到以永恒性影响时代c.面向自然开放到模拟自然的状态d.材料轻质性到状态轻质性e.层次明确化到层次模糊化两个转变期的一致性比较1.将建筑融于自然——对轻快型和流动性的不懈追求2.反功能主义教条一一针对“场所”的设计风之塔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of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项目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风之塔在2006年获得了英国国家建筑师协会的大奖,列为1990年代重要的建筑作品之一。21公尺高的椭圆形立柱在圆环交流道中央、JR横滨车站前面。结构由一个轻量孔铝板支撑,将大型地下购物中心的通风塔隐藏在后,化庸俗的烟囱为高雅的圆柱。伊东丰雄在其表面贴上镜子,在其外部围上一层金属穿孔板,在两层中间的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