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开展校本教研新课程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将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它将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为了适应初中新课程改革,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为此,特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序、高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十一五”时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校本研训,构建以教师为主体,学校校本教研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引领为支撑,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内容的教师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目标是:1、全体教师教育行为合格率为100%2、51%的备课组能实施任务+问题型的集体备课模式3、80%的教研组能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工作4、71%的教师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100%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5、60%以上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评出10%的精品课6、10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有提高。三、校本研修的领导小组组长:蒋爱玲副组长:付新艳刘立贤田坤组员:王永玲王秀芳宋稳辉安玉荣崔积涛刘培鑫李玉兰关晓敏林惠丽侯小榕褚亚杰张萍陈洪莲杨振平职能:制定基于网络应用校本研修方案及系列内容;制定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及管理;实施校本研修考核;决定校本研修的经费及使用,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四、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以校为本和实践第一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统帅和灵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是力量和凭借;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过程和阶段。五、校本研修的制度建设(一)构建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旨在指导、服务与保障。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要避免以往制度管理中的缺陷,从过于量化、细化和注重数据的(如规定教案的格式、字数及听课的节数等)管理中解脱,走出“制度化”的沼泽,抛弃以追求时效和声誉为主的急功近利式的研究。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1)建立学校领导指导教研制度。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及领导成员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知道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与评估机制,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3)完善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网络使用制度等。(1)理论学习制度。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教师每学期都要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并通过教研组活动及全校议会时间进行定期交流,使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2)教学反思制度。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教师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试卷分析,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惊醒审视、反思、分析、探索。从而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实行“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市、区或校级诊断课;每学期上交一篇典型教育案例;每学期参加一次校本论坛活动;每月上交一篇典型课的教学反思;每周向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3)备课、课等教学常规制度。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要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3、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深入地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方案、过程研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度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4、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及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集体研究制度(论坛)、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研究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1)集体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摒弃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课时教师分别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3)教师帮带制度。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是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4)听课评课制度。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5)研究课展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5建立“校本培训”制度。要着力培养本校的“培训者”,聘请专业研究部门的“培训者”;培训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可操作性强;培训的具体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向互动培训方式和“实战式”培训(即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通过校本培训,构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6网络使用制度。教师应积极主动使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上网是要注意机器的维护。上健康网络,广泛搜集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件,习题等等。正确熟练地使用网络,发展专业道路。五、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自定个人研修计划,并根据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节研究课,听课2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25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1-2片,教育教学论文1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并在其中不断提高素质。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不断促进提高。3、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刊物和互联网上学习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我校的“专家群体”,聘请本校特级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为校本教研顾问。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指导,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反思”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发展。4、网络开发与使用。网络学习的特征:(1)自主性--互联网提供的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特点,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自己控制学习进度;(2)交互性--E-Mail\BBS等,学习者可以随时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也扩大了交互的范围;(3)开放性--任何地点、时间、内容;(4)鲜明的个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5)终身性--适应终身化学习的要求;(6)合作性--学习者在网络中的平等性,有利于增强写作的有效性;(7)创造性--网络结构本身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开放性、多元性,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从中产生创造欲望;(8)虚拟性--从硬件到软件,从形式到概念;(9)技术性--学习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网络学习的形式:以校本研修专题网站和教师博客为核心,以BBS教师发展论坛、视频会议、电子邮件,以及QQ群、MSN、语音聊天等即时通讯软件为互动交流工具,在网络上实现同伴互助;以及实现以本校专家型教师为主要力量,高校学者、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为辅助力量的专业引领,近距离指导与远程咨询相结合,开展以网上案例分析、网上教研、网上专题研讨、远程专家讲座等内容的研修活动。学校提供高配置的网络体系、必备的电脑、实物投影、大屏幕等课件使用设施,为教师做好充分的培训。六、校本研修的考核评估1、成立由教导处、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管理和考核学校的日常校本教研工作。2、对认真完成上述教研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时,由活动主持人或组长负责登记,并于每年六月份上报教研组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案。3、各教研组教研成果考核分A、B、C三个等级,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教学随笔、课例案例、课件设计与使用“等材料给予评定。教师的出勤、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