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目录1.前言2.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3.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4.针对措施1.前言1.1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③管理的缺失。当人的不安全行为遭遇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时候,容易引发事故。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管理制止,极易引发事故。举例:行人闯红灯行人闯红灯,红灯亮说明车辆通行,对于行人来说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此时闯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两者一交叉,就极易引发事故;如果此时存在交警的制止(有效的管理),就可以轻易避免事故的发生,极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但是不是每个红灯处都有一名交警,如同我们生产现场一样,不是每个工作点都有安全员的盯守,此时的两种状态,红灯(物的不安全状态),闯红灯(人的不安全行为),我们必须去除一种因素才能制止事故的发生,红灯可以去除吗?答案是不能,其实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着手了。1.2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必要性海因里希对约7.5万起工业行业人因素占行业事故比例矿山85%以上石油化工60%以上钢铁冶金90%航空70%-80%表1人的因素占事故原因比例伤害事故统计分析得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事故;美国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的统计结果得出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结论;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结果是94%的事故与不安全行为有关。我国研究结果表明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以上这些数字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极大,必须使安全的行为变成员工的日常习惯,才能享受安全。2.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执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精神状态、意识、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技能、外界刺激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失误。在我国,不安全行为类型划分明确并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的附录A。附录A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被分为13大类,而每一大类下面又分成若干小类,如表2所示。编号不安全行为类型细分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它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它。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它。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它。编号不安全行为类型细分5物体存放不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瞭望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编号不安全行为类型细分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其它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它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而我国行业众多,并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划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补和删减。如神华宁煤就根据自己公司作业特点,将不安全行为分为A、B、C三大类。3.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国内外安全专家通过理论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得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内部因素是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而外部因素是从外部刺激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更具体的,内部因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组织因素、环境因素两个。3.1心里因素①思想思想是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应。如有麻痹思想的人,对安全的态度是轻视的,不屑的,在他们看来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会对他们做事情的方式进行束缚。有逞能思想的人,对安全知识略有认识,但是往往受逞能思想的支配,为了表现自己而产生盲目的行为,结果事与愿违。有逆反思想的人,对安全法规、规章制度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就会产生反感,不按照规程的要求去操作。一般很难从心理接受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在对抗情绪下会产生违反常态行为想法,在不了解性能及应该要注意的事项的情况下冒然操作,很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从众思想的人大都因为工作环境中存在不安全行为,但是没有造成伤害,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这样做也没有问题。冒险思想的人一般喜欢争强好胜,逞能,有因违章却没有出事的经历,为了争取时间,而故意不按照要求操作,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冒险是英雄的行为。②意识。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会受到意识的监视和控制。日本的桥本邦卫教授根据人体紧张程度而引起脑电波发生变化的情形,提出了意识水平五阶段的学说。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工作场所进行生产活动时,意识是处于第三一个人的某种气质类型,通常会在他的情感、情绪和行为中进行表现。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阶段的,但是当疲劳、瞌睡的感觉产生时,意识就会降到第二阶段,在这种状态下人具有极低的感觉能力和警惕性,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第三阶段的意识水平是松弛的,人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并且思绪消极,这个时候人的预测力和创造力也不高,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第四阶段是一种可靠的意识状态阶段,这个阶段中人脑是清醒的,思维比较活跃,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注意的范围也比较广,对事物的反应够迅速,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这种状态正是工作中最需要的。但是这种状态随着人体紧张程度的增加,维持的时间较短,继而进入第五阶段,虽然此阶段大脑活动高度兴奋,但是注意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通常,未发生紧急情况时,无论人的意识水平处于第二阶段还是第三阶段,只要意识到异常的情况,就会使意识水平提高到第四阶段,一旦惊慌、恐惧,意识水平就会上升到第五阶段,失去对事物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③气质性情、脾气即是对气质通俗的理解,它们是人生来就具备的特征。④情绪情绪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人所固有的,并且会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从行为的角度来看,人的思维与动作在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较迟缓,当员工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以让其暂停工作,不能带着情绪工作。维持一定水平的情绪对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是有利的,而当人处于过低或过高的情绪水平时,动作准确度仅在50%以内。⑤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在安全生产中的表现:首先,能力的不同导致人体力消耗的不同,进而工作效率也不一致。工作效率高的人与工作效率低的人相比,无用动作要少的多,并且他们善于保持体力,不会让自己陷入疲劳,疲劳会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进而有可能导致事故。其次,从情绪来看,能力强的人在工作上有信心;能力差的人则会感到苦恼,情绪低落,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最后,从操作行为来看,能力强的人工作起来从容不迫,注意分配均衡,动作熟练并且规范;能力差的人容易紧张,手忙脚乱,顾头不顾尾,易产生操作上的失误,即出现不安全行为。⑥性格良好性格的形成会受到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不良的性格特征常常会造成事故的隐患。3.2生理因素①疲劳指的是人在活动过程中机体的某些部分或整体机能的下降或衰竭状态。从生产劳动的角度来看,疲劳一种生理、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因为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体力支出、能量消耗造成身体机能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产生的。人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灾难性的后果。疲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产生休息的欲望,心理功能下降,生理功能下降,做业姿势异常,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下降,差错率或事故增加。②生理节律生理节律是说人自出生之日起,体力、智力和情绪分别以23天、33天、28天为周期,呈正弦曲线变化。每一种节律的一个周期中都会经历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高潮期、低潮期以及临界期。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人的体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不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低潮期时,人容易产生疲劳、情绪不稳定以及智力迟钝的现象,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高潮与低潮转化时期,人体的机能会很不稳定,很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并且发生事故。表3人在24小时内身体的机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4某煤气公司三班制工人10年中检查煤气表时出现的差错率3.3环境因素①工作(生产)环境环境会通过对人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使其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失误,如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等。工作场所中的采光、照明、温度、噪声等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采光、照明差的环境条件下,行为者容易产生认知上的错误,进而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行为上的差错。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使人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降低、思维迟钝等认知上的问题,再加上体力和心理上能量的消耗,很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②家庭环境家庭,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是“避风的港湾”,正是这个港湾,对人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学习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如果家庭和睦,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自然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调养,使得体力和精力得到了恢复,精力充沛的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之中: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对家里人倾诉,能够得到家人的安慰和劝解,内心有一种满足感。但是,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好,家中经常发生令人不悦的事情,势必会对员工的情绪、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使他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加。③社会环境人的素质、道德观念、思想、安全意识和精神状况等因素会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在社会环境中生存,社会环境就必然会对人的这些方面的因素造成影响。人际关系就是其中的一项,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促进的作用,这样就会使人的心情感到舒畅,相应的工作中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双方产生矛盾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彼此就会变得冷漠、敌视,很容易产生紧张,造成注意力分散。国外的许多研究发现,工作在不良的人际关系的环境中,人在工作中行为的出错率比正常条件要高。而通过对个体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上级的敌对情绪、同事之间的矛盾、与下级的紧张关系都容易使人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造成事故。3.4组织因素①安全氛围安全氛围是组织因素的“一份子”,也是对不安全行为影响较为突出的一个因素。安全氛围含五个方面:管理者的安全承诺、主管的安全支持、同事的支持、员工的参与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改善安全的活动。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中对安全文化定义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4.1能力的干预能力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教育和培训、人岗匹配、建立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安全培训和教育是避免事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采取海尔“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学先用、立竿见影”的培训方式。人岗匹配,企业中分配员工的工作时,要尽量因人而异,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优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相匹配,这样做可以增长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自觉的注意安全,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W.James通过对员工激励的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下,员工仅能发挥20%到30%的能力,这样的做法足以使他们保住自己的饭碗。但是如果能够受到激励的话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