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总结杨艳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我在教学“43+25”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摆43根小棒,再在下面摆25根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单根和单根对齐,合在一起,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合在一起,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写成竖式,突出了“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笔算法则,为学生理解记忆法则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演示中明确算理。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熟练计算。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有效。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1-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34+6与34-6;34+2与34+20。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10道听算或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等视算、听算相结合练习。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在学完一个数的口诀,我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读、背,齐读,男女生对口令、学生领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加强瞬间记忆,再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熟悉口诀。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采用以下方法: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