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版)教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概论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病治病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学、刺灸⽅方法学和临床治疗学等部分。特别是临床治疗学的内容,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针灸学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操作⽅方便等优点。《黄帝内经》是针灸理论出现的标志,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已经》使针灸学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明代成为针灸学发展昌盛的时代。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论▲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本概念: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贯穿上下、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经络含义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等。 !2.经络系统组成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命名A脏腑:⼗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阳: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1)⼗十⼆二经脉的命名: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凡属六腑循⾏行于肢体外测的经脉为阳经,阴阳各经又划分为三阴、三阳;各经的命名还包括其所属脏腑的名称。!(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的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躯⼲干。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头 胸⼿手 !⾜足 ⼗十⼆二经脉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人体的经络系统中,以⼗十⼆二正经为主体,这⼗十⼆二正经组成⼀一个环状体系,经⽓气按照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手太阴肺经的顺序流转。(4)⼗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里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
⾜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
⼿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
⾜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
⾜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同起于胞中,皆出于会阴,被称为⼀一源三歧。督脉、任脉和⼗十⼆二经⼀一样个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十⼆二经脉分布(1) ⼿手三阴→⾏行上肢内侧 ⼿手三阳→⾏行上肢外侧 ⾜足三阴→⾏行下肢内侧 ⾜足三阳→⾏行下肢外侧(2)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头!胸⼿手!⾜足(1)⽣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2)阐释病理: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3)指导诊断: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4)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4.经络的作⽤用1.基本概念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孔⽳穴”,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之所。第⼆二节腧⽳穴(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其中双⽳穴,即左右对称的⽳穴位309对,单⽳穴52个。(2).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它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可作为经⽳穴的补充。(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腧”。2、腧⽳穴的分类(1).远治作⽤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脉所过较远部位的疾病取所属经⽳穴。例如: 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涌泉⽳穴、太冲⽳穴。 下病上取: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 (2).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 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肾俞⽳穴→腰痛;阿是⽳穴→以痛为输.(3).特殊作⽤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3、腧⽳穴的主治规律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天枢⽳穴-⽌止泻和通便;内关-调节⼼心率快慢。!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颈项求列缺,⼜⼝口⾯面合⾕谷收(1).⾃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A定型标志,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B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4、腧⽳穴的定位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做定取腧⽳穴的折算长度。头部:前发际→后发际:12⼨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 胸腹部:天突→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脐中:8⼨寸;脐中→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腋以下→季肋(11肋端):12⼨寸;季肋以下→髀枢(⼤大转⼦子):9⼨寸.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褶)→肘横纹:9⼨寸;肘横纹→腕横纹:12⼨寸.下肢部:横⾻骨上廉→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内踝尖:13;髀枢→膝中:19⼨寸;膝中→外踝尖:16⼨寸;外踝尖→⾜足底:3⼨寸.3⼨寸外踝⾼高点⾄至⾜足底16⼨寸腘横纹⾄至外踝⾼高点14⼨寸臀横纹⾄至腘横纹!⽤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19⼨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3⼨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18⼨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下肢部⽤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12⼨寸肘横纹⾄至腕横纹⽤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9⼨寸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上肢部⽤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横⼨寸8⼨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横⼨寸3⼨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背腰部⽤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12⼨寸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横⼨寸8⼨寸两乳头之间⽤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5⼨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直⼨寸8⼨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直⼨寸9⼨寸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胸腹胁部9⼨寸⽿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横⼨寸9⼨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眉⼼心⾄至前发际18⼨寸眉⼼心⾄至⼤大椎⽤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位置。确定前发际确定后发际!!直⼨寸12⼨寸前发际⾄至后发际头⾯面部说明度量法折量⼨寸起⽌止点部位(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病⼈人⾃自⾝身⼿手指为度来取⽳穴的⽅方法.■中指同⾝身⼨寸法:■①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②⽤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①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②⽤用于四肢部取⽳穴。横指同⾝身⼨寸法:①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②⽤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4).简便取⽳穴法:例如:两⼿手虎⼜⼝口交叉——列缺垂⼿手中指端——风市针刺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激发经⽓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1、针刺的⼯工具:临床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等,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应⽤用最为普遍。见下图。第三节针刺法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针具的选择: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男性、体壮、形肥,病深者针可稍长稍粗,反之,⼥女性,体弱,形瘦,病浅,则宜短宜细。2、针刺前的准备(2)体位的选择:必须根据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初诊,精神紧张,年⽼老体弱及病重者宜卧位。如仰卧——取头,⾯面,胸,腹,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取头颈,背腰,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取头⾯面部⽳穴位;伏坐——取头颈部⽳穴位。(3)消毒:在针刺之前必须对针具,腧⽳穴和医师的⼿手指进⾏行消毒,以防发⽣生感染。以往,有针刺部位感染形成脓疱甚⾄至引起败⾎血症的。(1)进针法:通常有四种进针法,分别为切进针法、挟持进针、舒张进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