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人而建--对建筑的认识在论文开始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对建筑的态度。虽然是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但是我一直都很喜欢建筑,经常去图书馆借建筑方面的书,这里面可能有我有素描功底的原因吧,偶尔也会画画写生,大致就是这样。首先,如果只说建筑,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作为动词,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指的是建设建筑物的过程。作为名词,就是指建筑物,人工建造的供人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房屋、场所。下面我可能主要谈对建筑物的认识。建筑,狭义理解的话可以是一座凉亭;广义的话,在一些相关书籍里,可以延伸到环境这个概念,也就是城市。Aristotle说,房屋的本质是由这样的公式决定的:一件可以抵抗风、雨、热所引起的破坏的遮蔽物。应该说,建筑和土木工程不能划等号,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是建筑的最终实施程序,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建筑是一门科学,同时是一门工程,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它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功能艺术。它和土木工程区别在于后者仅强调作品的功能与结构,它更注重与艺术的结合,对美的探求。据我对建筑的了解,建筑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建筑师除了需要professionalknowledge,即建筑专业知识,还需要generalknowledge一般知识(人文、历史、环境、社会学,甚至有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建筑师不仅是建筑作品的主导者,更是各种观念的协调者。这些都体现出建筑的主旨是围绕人展开的。“良好的建筑有三个条件:方便,坚固和愉悦。”建筑理论可以以来自一位英国人文主义者——亨利•沃顿爵士《建筑学要素》的这句话为出发点。建筑学正是三个分别的目的的汇合的焦点。建筑的科学标准——坚固。建筑要求“坚固”。这一需要使它与科学,与科学的标准发生了关系。这一点需要考虑建筑的自然条件以及这个建筑的功能。结构的机械结合严格地限制它的生长。推力与平衡,压力与支撑,正位于建筑使用的语言的根部。大理石,砖,木,铁的内在特性产生了它的形式,限制了它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支配了它的装饰细部。在建筑学研究的每一侧面,人们都要遇上物理学,静力学,动力学,对设计提出各种建议,控制和验证它的设计。于是,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建筑中寻找材料性能及物质定律的逻辑表现。没有这些,建筑就成为不可能的,它的历史也成为不可理解的。建筑的实用标准——方便。建筑需要“方便”。仅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及结构的抽象逻辑性是不够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需要。这也是它的一个历史事实。建筑服务于人类的一般使用要求。紧接而来的,政治与社会,宗教与仪式,种族的大活动和共同事业等等,都成为研究的因素。它们决定了要建什么,且不相上下的一点,如何建。如果说,把建筑视为机械定律的表现是合法的,那么,把它看作人类生活的表现也同样重要。这就提供了一种与科学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建筑物应当以它们的设计是否满足实际目标的成功程度为判断。也可以自然地延伸说,我们可以用其目标本身的价值来进行评判;也就是说,用它们所反映的外在目标来评判,事实上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问题。后者提出了一项道德准则,而前者却回避了,但两者都来自,并不可避免地来自,建筑与生活的联系——来自沃顿称为“良好建筑条件”之一即方便。上面提到过的建筑学的复杂性多半体现在这里,因为建-2-筑是为人而建,为人所需要而存在。建筑的美学标准——愉悦。建筑还需要“愉悦”。为此,与它的实际目标和机械答案相交织,我们又可在建筑中发现第三项不同的因素——人们对美的无私愿望。事实上,这种愿望并不终结于某种纯美学的结果,因为建筑必须与具体的实用基础打交道。然而,它毕竟是一种纯美学的冲力,一种与建筑必须要同时满足的其它因素不一样的冲动。一种使建筑成为艺术的冲动。(这一段有摘抄)建筑的美主要体现在形式、比例、空间感、对称、韵律、色彩和质感上。其中,比例是从古希腊就延续下来的一种创造美的公式,古希腊人研究如何让人感受到美,发现完美的比例是存在的,即所谓的黄金比例。这些在文艺复兴时期又有所体现,最著名的就是达芬奇的人体比例素描。从以上对建筑的三点要求不难看出,它涉及到了建筑的各个方面要素:材料,形态,空间,结构及它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建筑需要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有些反映时代精神,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我一直很欣赏这些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杰作;有些反映社会现象,比如玛雅文明朝圣的金字塔,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宫殿;还有一些反映风土人文,这些主要与建筑所在的环境、气候有关,举个例子,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屋顶比南方平,因为降雨少;而在北欧,屋顶倾斜度很大,是由于降雪较多,为了防止屋顶被积雪压垮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建筑需要有深层的含义,这是建筑在完成其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美感的条件下,作为让人愉悦的深层表达,往往是第一眼无法发现的。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有很好的体现,在院门的设计上,有圆形的“月门”,也有较窄的”瓶门”(形似花瓶),一方面是浅层次的表达暗示此处是否欢迎游客进入,另一方面有深层的含义,“月门”带有“财富”和“金钱”的含义,而“瓶门”则由于“瓶”和“平”谐音,带有“平安”的含义。让人在思考之后会有新一层的愉悦。由此可见,建筑是一个宽泛而复杂的概念,但至始至终,他都脱离不开一个字—“人”,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草棚还是今天的摩天大厦,都是人为建造并为人所使用的。建筑,因人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