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与说话(二)》学生学案一、优秀案例:1.【案例一】五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跟妈妈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着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难堪,对儿子说:“这些图画画得多好呀!你偏说难看,这不对”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她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的画,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画的东西”于是,一个真正的微笑出现在布鲁诺的小脸上,因为老师解决了他的问题,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2.【案例二】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经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之后,他谦和地请记者们提问题。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总理听出了这一问话的目的,坦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正色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紧接着总理说:“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记者们十分佩服总理的聪明才智。评析:听话——周总理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听出了弦外之音;说话——周总理答非所问,巧妙应对。5.【案例三】据说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去向哲人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为炫耀自己,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话。结果,苏格拉底叫他交纳双倍的学费。理由是:“因为我应该教会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演讲。”评析:不善聆听的人,要讲好话是不可能的。二、课堂演练:下面的情境中,记者和农民的交谈为什么最后闹得不欢而散?提示:两人一组,一个扮演记者,一个扮演农民,模拟双方的对话,体会说话双方的语气与情感的变化,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记者:大爷,今年的收成好,收入不少吧?农民:是啊!现在政策好,咱庄户人家的日子好过了。记者:有了钱了,您准备干什么用啊!农民:噢,盖几间新房。记者:盖了新房,还干啥呀?农民:买彩电。记者:买了彩电,还干啥呀?农民:(不耐烦了)买冰箱!记者:(没觉察对方的反应)买了冰箱,还干啥呀?农民:(急了)你管得着吗?我的钱,爱干啥就干啥!三、作业:1.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①请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②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2.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3.在幼儿园,你看到一个调皮的小朋友在墙上乱涂乱画,你会么劝阻孩子的这种行为?送给你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