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与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学巩固与提高第一部分总论一、本草之最:1、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2、首次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七情配伍理论、组方原则——《神农本草经》3、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4、提出六经辩证、八纲辨证——《伤寒杂病论》5、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6、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7、首创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8、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9、朱墨分书承前启后——《本草经集注》10、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制论》11、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1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13、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宝本草》14、首次采用黑白字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15、《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宋代本草的姊妹篇16、具有生物分类学思想,被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17、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18、当代中药学代表作——《中华本草》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黄连、川芎、乌头、附子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薄荷、苍术的道地药材产于江苏;细辛、五味子的道地药材产于东北;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牛膝、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枸杞的道地药材产于宁夏;当归的道地药材产于甘肃;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党参的道地药材产于山西;茯苓的道地药材产于云南。三、中药的炮制(了解)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改变药性。四、药性理论1、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2、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3、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4、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五、中药的配伍金钱草可杀雷公藤毒、麝香可杀杏仁毒、绿豆可杀巴豆毒,故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生姜配黄芩,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黄连与木香配伍,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六、中药的用药禁忌1、妊娠禁用药:牵牛、巴豆、商陆、水蛭、斑蝥、雄黄、轻粉、水银、砒霜、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甘遂、大戟、芫花,麝香、三棱、莪术虽无毒,也禁用。2、妊娠慎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白术、砂仁有安胎之功,不属于妊娠用药禁忌。3、乌头和附子(与乌头源于同一植物)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瓜蒌的根)。藜芦反芍药、赤芍药、细辛、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七、中药的剂量和用法1、包煎: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2、雷丸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应做成散剂冲服,不如汤剂。第二部分各论一、解表药1、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2、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3、暑天贪凉饮冷之人,阳气被阴邪所遏,故称阴暑证。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香薷治疗该证,常配伍厚朴、扁豆。4、解表药中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的药物只有紫苏一味。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紫苏尤为适宜,临床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5、羌活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羌活首选。6、发散风寒药中能够解鱼蟹毒的药物只有生姜、紫苏两味药;能止血的只有荆芥。7、牛蒡子疏散风热,又能利咽,且滑肠通便,故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牛蒡子。8、发散风热药中能够疏肝解郁的药物只有柴胡、薄荷两味药。9、中药学教材中具有透疹功效的药物有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根、升麻、紫草、浮萍、柽柳、胡荽。10、解表药中具有升阳止泻功效的药物只有葛根一味。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常用治热泄热痢,脾虚泄泻。11、柴胡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柴胡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12、中药学教材中既能发表,又能升阳的药物,只有柴胡、升麻、葛根三味药。13、发散风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只有菊花、升麻、牛蒡子三味药。14、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葛根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独活善治少阴经头痛。15、发散风寒药中只有桂枝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16、发散风热药中只有葛根能升阳止泻;只有桑叶、菊花能平肝明目。17、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微温而不燥热,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症,两者均可使用。18、发散风寒药中具有通鼻窍,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药物有功效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19、发散风热药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透疹、利咽的药物只有薄荷、牛蒡子、蝉蜕三药。20、桂枝配伍麻黄,常用治风寒表实证;桂枝配伍白芍,常用治风寒表虚证。21、解表药中部分药物煎药方法较特殊,其中紫苏入汤剂不宜久煎;荆芥入汤剂不宜久煎;辛夷入汤剂宜纱布包煎;薄荷入汤剂宜后下。22、菊花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黄菊花功偏疏散风热,白菊花功偏平肝、清肝明目。23、注意麻黄,桂枝,荆芥,白芷,细辛,薄荷,菊花,桑叶,蝉蜕,牛蒡子,菊花,柴胡的性味,归经。二、清热药1、黄连清热燥湿力胜,主入中焦,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芩、黄柏、苦参三药虽也常用治湿热泻痢,但效力不若黄连。2、黄连泻火解毒之力最强,治痈疮肿毒之中,尤善治疔疮,菊花、天花粉、栀子、夏枯草四药虽都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痈疮肿毒,但功力不及黄连。3、金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有凉血、止痢之治疗作用。4、连翘苦寒,尤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入心经,善清心火、解疮毒,能消散痈肿结聚,故被誉为“疮家圣药”。又能疏散上焦风热,常用治风热外感和温病初起。5、蒲公英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尤为治疗乳痈之要药。6、紫花地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7、青黛本品难溶于水,内服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鱼腥草含挥发油,不宜久煎。8、大青叶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三者的共同功效均能清热解毒,凉血。9、白薇苦、咸而寒。归胃、肝、肾经。善入血分、阴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故用于治疗热病后期,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且能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又常与解表药同用治疗阴虚外感。10、土茯苓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11、山豆根、射干、马勃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特长;而其中只有射干又具消痰之功,既能用治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12、葛根长于升阳止泻;而苦参、黄柏长于清热燥湿;穿心莲长于清热解毒而燥湿,以上诸药多用于湿热泻痢;然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既善于清胃肠湿热,又长于解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13、金银花、连翘可用于一切痈肿疮毒;鱼腥草、金荞麦长于治疗肺痈;蒲公英、漏芦长于治疗乳痈;紫花地丁、野菊花长于治疗疔疮。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二者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故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14、石膏清热泻火,主入肺经而善清泻肺经实热,有利于恢复肺气肃降功能,常用以治疗肺热喘咳。15、苦参功能燥湿杀虫,可用治疥癣,黄连具泻火解毒之功,为治痈肿疮毒之要药,尤善治疔毒。16、蒲公英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鱼腥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以清解肺热见长,故为治肺痈之要药。17、赤芍入肝经血分而善泻肝火,可用治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牡丹皮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可用治无汗骨蒸。18、栀子性味苦寒,入三焦而能降泄,善清利下焦湿热以退黄、通淋,治湿热黄疸及湿热淋证。19、黄芩与黄连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都入脾胃经,故都主治湿热阻滯脾胃所致之痞满、呕吐,黄芩、黄连均能泻火解毒,但黄连不入肺经,而黄芩主归肺经,善泻肺火以治咳嗽。20、射干的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常用于咽喉肿痛和痰盛咳喘,而山豆根功专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21、牡丹皮、赤芍二药均属清热凉血药,均具清热凉血之功;牡丹皮兼入肝经而辛行苦泄,赤芍专入肝经而苦泄力强,二药均能活血祛瘀。22、连翘、栀子、竹叶、黄连均入心经,有不同程度的清心泻火之作用,而夏枯草入肝经,长于清肝火、散郁结。23、清热泻火药中,具泻火除烦功效的药物是石膏、知母、芦根、淡竹叶(竹叶)、栀子。24、清热泻火药中,常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知母、决明子。三、泻下药1、大黄生用泻下力强,故应生用,且入汤剂后下,或开水泡服。而生大黄久煎或熟用,泻下力均减弱;酒炙大黄作用偏上,且活血力强;大黄炭偏于止血。2、栀子入肝胆,善于清利肝胆湿热,临床上常与大黄、茵陈蒿配伍,用治湿热黄疸。3、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毒,内服时宜:醋制4、大黄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热结便秘尤为适宜,芒硝味咸润燥软坚,适宜大便燥结者。5、大黄苦寒攻下力强,善治热结便秘;火麻仁质润,多治肠燥便秘,巴豆辛热,能峻下冷积,治寒积便秘。6、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缓。酒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四、祛风湿药1、乌梢蛇性善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2、独活新久风湿痹证均可应用,但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故更善治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3、秦艽虽味辛、苦,但辛散而不峻烈,苦而不甚燥热,质偏润性平而无伤阴之弊,对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4、紫苏、黄芩、桑寄生均能治胎动不安,但紫苏主在行气,黄芩主在清热,桑寄生能补肝肾而安胎。5、水肿和脚气均与水湿之邪有关,防己、五加皮与青风藤均能利水,且青风藤又能通行经络,木瓜能通络化湿,故这些药物均可用治水肿、脚气。6、独活的功效是袪风湿,止痛,解表。治疗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少阴头痛。7、治疗水肿、脚气的药物有:A.麻黄B.木瓜C.防己D.五加皮E.香薷木瓜既能袪湿又能舒筋,防己、五加皮、香薷均能利水消肿,虽麻黄亦能利水消肿,但其主在治疗风水水肿。因而答案应选BCDE。8、川乌的功效是袪风湿,温经止痛。使用注意有a、孕妇忌用;b、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c、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d、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9、木瓜与蚕沙均能治疗风湿痹证,吐泻转筋。木瓜又能治脚气水肿,蚕沙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