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构建小组的建立与建设小组评价与奖励一、小组构建(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双向选择。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2.异组同质: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3.双向选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商议确定组长后,小组长选择组员,组员也有权力选择组长,这样保证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和谐性。(二)如何分学习小组快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通常由6—12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三)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70人的班级规模构建10—12人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1.全班可以组成6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如:4A、4B、4C等),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2.从全班挑选出6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习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3.然后按照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10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例如,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4A、4B、4C三个层次,每个学生的代码是1~12号。让每个组的每个号都和其它各组的相应号学习水平相当。这样能使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和组中的位置,也便于老师在课堂上更能及时准确的关注后进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达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所以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的关系,先进和后进做到合理的搭配,尽量做到强弱联手,资源共享。如:成立对子组以A、B、C等级来分组,例:A对A、B对B、C对C的形成结对子。这样,同一等级的学生才能讨论问题。其次,组结帮扶对子。例:A等生两旁分坐B等生与C等生,这样,B、C等生有不会的习题可以请教A等生等等。对于C等生的关心应该多一些。在对子的帮扶下只要能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识,他们同样会产生收获的愉感。在这个时候,还应该叫大组长和小组内的其他干部多关心帮助C等生,可以把他们的座位靠近大组长,直接由大组长亲手抓他们,只要尽心尽力,后进变先进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小组分布图AB对子组CCAABBBBAACC小组分布图AB对子组CCAABBBBAACCAB4.适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四)组内成员分工组内职务分工大概如下:组长、副组长、纪检小组长、各个学科小组长、卫生小组长等等(争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1、分工方法(1)选小组长(方法:自荐、观察筛选、竞选、确定)(2)小组长再组织组员讨论推选其他的小组干部。2.班主任对组长进行培训组长作用:小组长扮演着小组学习的领袖、老师的助教双重角色:制定每个成员“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组织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快乐学习、并分层检测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效果。学习伙伴的相互影响让快乐课堂与高效学习成为现实。3.组长再对组内其他干部进行培训小组成员成立后,由组长组织在组内选定副组长和学科代表,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培训,分配给他们相应的工作任务。上每堂课的时候,组织本组活动的任务交给两个小组长和学科代表,大组长只对两个小组长和各科的小科代表发号施令。这样,大组长不必事必躬亲,只是起到督促指导,分配任务等宏观上的调控作用。只要在组中和其他的小组长和科代表搞好团结,组内的学习气氛和主导思想就永远不会改变。(1)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班主任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明确任务职责。其次,组长再对组内其它干部进行培训。(2)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副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3)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一门学科,做学科小组长,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等。(4)卫生小组长检查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各方面的情况。(5)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五)小组文化建设1.让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围绕班级文化讨论制定小组组名、组训、组牌、组歌、组规、组徽等。(1)起组名:带点霸气、励志的、个性的…(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言或且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进取心、凝聚力。(3)制作组牌: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4)选好组歌:要求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内容健康向上。(5)确定小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要求目标清晰人人明确。(6)制定组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制定组规,组规就是组内宪法,全体成员民主通过签字画押。(7)制定组微:小组成员讨论选择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或者是能代表本组的一个标志,作为组微。全组同学必能解释它的象征意义。2.举行小组文化展示。(通过比赛等形式)展示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能诠释本小组的文化。小组的创建与建设是为我们课堂服务几堂课下来,教师就感觉很轻松了,学生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上起课来感觉很顺手。当老师有这种感觉时,小组建设就基本成型了二、小组评价与奖励学习小组一旦建立,就有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怎样使所有的同学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及奖励办法,合理是指:公平,公正,长期长效,简介简便,易于操作。(一)搞好评价制度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五个方面去评价学生1、教室,课堂常规2、言行仪表,文明礼貌,安全等行为规范常规3、“三操”,集会常规4、卫生常规5、内宿生纪律常规,就餐常规坚持一个中心,坚定不移的以推行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让他们自己执掌评价的武器。两条主线,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评价主线,教室、操场和宿舍、食堂。四张表格,所有的评价机制最终落实在四张表格上.(1)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表(2)课堂学习小组成员评价表(3)学习小组及学习小组成员评价周末统计表(4)学习小组及学习小组成员评价周评价表(二)学习小组评价及小组内个人评价1.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在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2.课堂学习小组评价的统计每天安排一个小组负责统计,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每节课的情况,每天下午第八节课由小组组长进行汇总统计并记录,并将一天来各个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情况的量化公布上墙。结果择机报送班主任3.小组内个人评价小组内个人量化评价,由小组长安排小组内1-2个学生分别记录每节课组内个人的表现情况,轮流进行,这样避免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4.结果利用每月统计汇总,因为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以评选班级个人“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希望之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希望之星”等。这种学习小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能防止只有部分优秀学生频繁展示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