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现状和提高途径》作者:欧阳弦柳出自:紫藤轩浏览/评论:1,213/3日期:2010年11月14日21:49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现状和提高途径摘要:当前,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行效率受到传统观念、行政决策透明度不够、民主化程序不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不健全,责权不明确、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相对低下。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对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各地方行政机关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更好的管理地方事务。关键词:行政效率地方政府现状途径1引言“效率”一词,最早出现于拉丁文,是一个哲学术语,意思是“有效的因素”。19世纪末引入机械工程学和物理学,产出的能量/投入消耗的能量;后来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泛指社会活动取得的结果和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科学管理运动后,引用于行政管理,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中指出,“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来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1]萨谬尔森认为,“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能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福利,那么该项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2]阿马蒂亚·森的效率观则认为,经济学的效率是“基于工程学的主流经济学的效率”存在问题,它以效用或福利来衡量效率,只关心最基本的逻辑问题,忽略了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人的美德或一个怎样活着等问题,导致经济学贫困,主张以个人的自由来衡量效率,含有肯定性自由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3]1890年,美国洲际贸易委员会在举行是否提价的听证会上,决定将“泰罗制”确定为“效率”。现在普遍认为,““行政效率”指行政工作的结果和消耗之比,即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产出与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之间的比例。在我国,行政效率是人民政府投入使用一定的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促进和影响程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从事行政工作结果的度量和评价,行政管理的成败与否,最终要通过行政效率来体现。行政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效率要有定量分析。它的高低有一定数量比例,可以作定量分析对比。行政管理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花费,要力求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第二,行政效益应是在社会效益上,是效率的统一;第三,行政效率体现在行政管理的各环节、各层次、是行政管理体系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总的来看,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首先,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其次,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再者,行政效率关系到能否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挑战;最后,提高效率是行政改革的总体要求。因此,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塑造政府和公务人员在公众中的形象的重要手段。高效率的政府会赢得群众和社会的好评,从而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良好的政府形象无疑会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权威,容易形成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胜互动关系,有利于降低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分析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曾指出:“现在国际国内普遍都感觉到我们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办事拖拉,这样还搞什么现代化。”近些年来,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体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简化程序、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实践上看,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曾创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适用于本时代的行政管理体系。然而,旧的行政制度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是封建皇帝实施绝对权力的工具,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就是说,权力只集中在少数的官僚手中,官本位思想长期占据着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国古代行政体系中不可剔除的顽疾。在这种旧的官僚制度的束缚和影响下,行政人员安于现状,贪图享受,行政行为嬗变成一种封官授爵的重要手段;再者,行政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且行政人员多为有权有势的人,这样很容易形成利益的相互揪扯,非常容易滋生腐败,行政行为的有效性也就受到极大的限制,行政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4]新中国成立后,一种全新的、代表广大人民最跟本利益的行政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行政效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因循守旧的观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政府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旧的体制残余尚存,新体制的弊端新生,且两种体制互相参合,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另外地方行政部门中有些人员互相牵制变成了互相掣肘,造成办事拖拉,互相扯皮,政令难行等恶果;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5]满足于按部就班,在思想上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有这些反映在地方行政部门中,就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这种传统方面造成的危害,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效率仍造成很大的影响。2.2地方政府行政决策透明度不够,民主化程序不完善随着我国民主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行政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仍然滞后,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实行去民主化管理,大搞一言堂,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导致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从而不能发挥群体的智慧,如此可能造成决策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失误,导致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和行政效率的低下;再者,有些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在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方面,不能实行民主化程序,如任人唯亲、任人为财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往往出现偏重于那些唯命是从的执行型、老成持重四平八稳的保守型、老实听话的实用型干部,这必然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形成行政效率不高的局面。三是目前大多数地方行政部门并无明确的考核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科学的民主化程序,导致人员考核透明度不够,特别是考核中没有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不能做到责权统一,考核失误缺乏有效的惩罚手段,导致部门内部争功诿过现象的产生,并严重影响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行政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3地方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行政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而言,行政人员的素质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处理事务的能力等。我国地方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仍然存在,首先表现为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行政素养问题。任何一个行政部门,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就会成为一个松散的、缺乏战斗力的机构,也就谈不上高效率。在我国,个别地方行政部门的领导常常表现为因循守旧,只顾本部门利益,缺乏全局的眼光;或者只顾自身政绩,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缺乏专业知识,或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严重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效率。其次,很多行政人员并非根据部门所需配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常常是盲目办事,或唯领导的命是从,或以“完任务”为目的,而没有运用科学原理去指导实践,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相关事务,较多的是以人设事,以事磨人,以领导意志代替有关政策,难免不引出政出多门,决策经常朝令夕改的局面来。另外,用人机制的落后导致难以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容易产生职业枯竭症,使得行政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办事敷衍塞责,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最后,个别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较差,作风拖拉,办事犹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少创新和开拓精神,那就不能准确地、完整地、及时地理解和贯彻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也不可能提高行政效率。2.4地方行政部门权力监督体系不健全,责权不明确行政监督不力影响行政效率。我国地方各行政部门虽有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再加上各个部门的职权不明,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地方行政法规法制不健全,致使行政的随机性和行政监督无法可依,往往造成上级能监督下级,但下级却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来监督上级的工作情况,而平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由于职责分配不明确,形成监督真空,影响行政效率。另外,外部监督,尤其是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未能很好发挥作用,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提高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相对低下,而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低下则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发挥受到“迟滞”。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提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应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行政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我们既要重视传统行政道德的继承和发扬,依据时代精神,通过吸收传统行政道德合理的内核,取其精华。比如,传统行政道德所讲的“至公”、“天下为公”、“德政”、“仁政”、“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等;又要剔除传统行政道德中的糟粕成分,树立牢固的效率观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旧思想的束缚;要充分发扬时代精神,把行政效率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量化标准,在政府部门中形成人人讲效率、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发展意识和全局观念,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狭隘中解脱出来,自觉地服从大局的需要,减轻官僚主义作风;第二,地方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行政干部应从过去的传统观念和标准中解脱出来,应从命令型、执行型、保守型、任务型向自主型、开拓型、开放型、服务型转变。组织人事部门要坚决破除“官本位”、“衙门作风”的不良习俗,大力进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只有在服务意识上有了新的突破,管理才能深入民心,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行政行为才会发挥出它应游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行政效率。第三,根据各个不同的地方行政部门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阶段特点进行管理,也就是要遵循行政管理对象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避免因循守旧、套用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手段。3.2大力提高地方政府行政决策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化程序目前,有些地方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强调以领导权力为中心的运作方式,法律意识不强,权力运作的随意性大,而且权力运作过程中,公开程度低,容易导致暗箱操作,违法行政。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地方行政部门应相应地进行改革和合理的调整,以逐步建立起来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地方行政机关要通过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办事人员,提高行政运作的透明度;要特别重视舆情民意,加强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传播,以便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经常通过信访、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调查,广泛向人民群众传递行政信息,听取群众的反映,广泛从社会搜集信息反馈社会公众意见,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要针对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举行专题的发布会,选择一定的场合,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介就一段时期的工作以及有关工作的政策,即将出台的重大行政措施,一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等主动向社会通报,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和配合,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要按照“唯才是用”的原则,进行民主化选拨,并按照岗位所需进行合理录用,杜绝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等现象的发生。地方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化程序,以实现机构组织、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规范化,使行政行为有规可依,做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