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基本特征及历代发展-共55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烨主要内容•汉服风格与特色•汉服的历史发展汉服: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汉服基本特征交领右衽、隐扣束带、宽袍广袖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这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交领右衽隐扣束带•中国自古尊重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以带为汉服的主要系缚物,不仅尊重了自然和谐的人文思想,还利用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动感美。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宽袍广袖衣衫阔大,以带轻缚。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宽衣大袖的国度向来禀赋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袖子的大小虽反复变化,却从来都是流畅的线条,不会刻意去收勒。汉服分类根据衣制分类•上衣下裳制(衣裳类)•上下连裳制(深衣类)•上下通裁制(通裁类)上衣下裳制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上衣下裳制1.上衣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半臂,袿衣等。2.下衣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也包括襜(帷裳)、蔽膝等附属。上下连裳制•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上下连裳制上下连裳制直椐上下通裁制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行动不便,汉服男子的制式从衣裳发展到深衣,而分开裁剪再拼接还是觉得麻烦,于是又发展成了上下通裁的长衫。上下通裁制汉服分类根据场合和礼制•礼服类•常服类•礼服:在重大庆典、节日、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常服:日常工作、学习、劳作穿着冕服•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或靴——明制)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婚服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我们今天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汉服历代发展•中华民族朝代•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黄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商朝(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西周(前11世纪-前711年)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影响了以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东周(春秋战国)(前711年-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秦朝汉服•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汉代服饰(前206—220年)•礼服,朝服仍是上衣下裳制,礼服的配件组玉敝膝等也不变,但民间中深衣已逐渐代替上衣下裳成为主流,并且下裳较之前朝日趋变宽大。西汉时,服饰多为曲裾,原因是西汉的裤子无裆,需要有曲裾的遮挡,而至东汉,由于服饰的完备,不再需要繁琐的曲裾,便产生了简洁的直裾,曲裾因此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三重衣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隋唐汉服(581年-960年)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那时女子的襦裙,上襦变短只到胸部,裙子变宽大,系到胸部,然后系以长裙带几乎垂地,类似于现在的朝鲜女装。开始的时候襦裙上披一块又方又厚类似于披风的东西,成为帔子。后来变长,变窄,只成一布条,固定在肩膀上,披法花样繁多,成为披帛。后来,帔子和披帛成为襦裙中不可分割的一元素,一直延续到明。隋唐汉服(581年-960年)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大袖衫裙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半臂•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又称“半袖”,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圆领衫宋朝(960年-1279年)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直裰宋代士大夫阶层平时所常穿用,都是比较宽而又大的服式。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褙子•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袄•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宋代出现“旋袄”,前后左右开叉,起舞尤其旋转时,四片裙摆张开旋转,故名旋袄。明朝(1368年-1644年)•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女服明代襦裙•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襦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明代襦裙明代襦裙裙幅初为六幅,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比甲•比甲,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长马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之外。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比甲盛行于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妇女的偏爱。水田衣•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