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一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一)自然资源概况1、土地南宁市是以南宁盆地、武鸣盆地、邕宁盆地及盆地周边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山地约占总面积2.5%,丘陵约占57.32%,台地约占8.49%,平原约占14.29%,水域约占2.4%,其他约占15%。2、森林资源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有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全市林业虽因1958年大跃进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近十年的灭荒达标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现森林面积约3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3、水资源南宁市河流众多,径流丰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条,总长1171.9公里,平均年径流总量476.6亿立方米。全市大中小水库317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9座及小型水库304座,总库容20.42亿立方米。另有山塘5000多座,总库容3.90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有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等25条地下河,枯季流量达12立方米/秒。4、农业南宁市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水资源条件较好,为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水果、蔬菜、木薯等作物提供了良好条件,全市耕地面积29.3万公顷,农业人口约170万人。5、珍稀动植物南宁市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不完全调查,全市植物资源有200多科,800多属,约200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有桫椤和金花茶,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格木、蚬木、福建柏、紫荆木、观光木、白豆杉、马蹄参等。此外,还发现了大明山常山(绣球花科)、大明山稠(壳斗科)、武鸣杜鹃、大明松等新物种。这些珍稀物种在南宁市局部地区形成群落,如邕宁四塘的小金花茶群落:富庶的金花茶群落:邕宁长塘的大叶榕竹群落、武鸣玉泉和邕宁苏圩的石山苏铁群落等。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初步调查计有42科,65属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物种有黑叶猴,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物种有猕猴、苏门羚、穿山甲、原鸡、海南虎斑鸦、林麝、小灵猫、草鹗、大壁虎等。6、旅游资源南宁市是广西“王”字型旅游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全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地文景观类资源,如山地、岩溶、洞穴;有水文景观类,如风景河段、湖泊、泉;生物景观类,如风景林、观赏花草和原始植物群落等。7、矿产资源辖区内已勘察发现有10大类46种矿产。其中郊区主要矿种有煤矿、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武鸣县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铜、钨、锑、铁、金、银、锰、煤、磷、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26种;邕宁县有煤炭、石灰石、重晶石、花岗石、莹石、高岭土、铁、锰、铅、锌、金等。(二)生态环境现状建国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有绿城之美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武鸣、邕宁两县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优质粮食基地生态工程、亚热带水果基地生态工程、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两县和郊区还分别编制了本辖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公益林等规划,并已逐步组织实施。199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矿山复垦2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32公顷。到2000年底全市建成沼气池8.1万个。南宁市虽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但仍面临着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事实,主要表现在:1、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平山填塘造地盖楼,导致局部内涝时有发生,城市热岛效应加剧。2、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内河污染整治任务繁重,排水系统有待完善,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城市现有道路主干路网不均衡,部分路段狭窄,市内交通网络不完善。3、市区众多饮食服务业排放烟气、油烟,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使低空面源污染加剧,酸雨频率在全区居高位,大气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区整体噪声仍处于较高水平。4、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差。江河径流量与水库丰蓄水量逐年减少。全市水土流失面积6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9%。土地贫瘠、岩石裸露、易塌陷地裂的喀斯特地形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25%。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仍频繁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山川秀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不相适应。5、乡村企业与农药化肥污染仍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6、矿区生态破坏仍然严重。全市矿区废弃土地400公顷,损害地貌景观、植被,加速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塌陷。7、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南宁市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锐减。二、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一)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自治区党委“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决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保护与建设结合,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改造与保护、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有计划的实施。2、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做到农艺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治理效益。3、突出重点,治保结合。发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优先开展对全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农、林、水等各主要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5、依法建设,严格管理。健全法规,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走向法制化轨道。建管并重,做到边建设、边管理,使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程长期发挥效益。6、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创新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二)奋斗目标总体目标针对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现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花种草绿化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建设生态农业,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一批对改善南宁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用30年的时间,把南宁市建成景色秀丽的生态城市和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城。1、2010年近期目标城市地区:扭转城市中心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体系,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强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邕江、南湖、内河水系及城市排水,酸雨控制区、机动车尾气等重点流域、区域、领域进行全面整治;按生态城市目标完善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中心商业区部分改造为步行街;城市新区按生态园小区标准建设。城市周边及农村地区:在环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环道两侧建设绿色长廊;控制人为的水土流失,治理石化沙化土地,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占全市森林面积40%以上;全面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全市矿山生态恢复率达80%。建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化的农村及小城镇示范点,农村及小城镇环境治理及改造的总体规划全面开始实施。化肥、农药、地膜、畜禽养殖以及乡镇企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大中小型水库周围水源涵养林得到恢复与发挥作用。2、2020年中期目标城市及周边地区:基本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进入全国生态城市行列。城市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要求,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绿地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规划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建成。远郊及农村地区: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任务基本完成。绿色通道工程项目建成逐步发挥效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45%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发展。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形成合理开发、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趋势。3、2030年远期目标整个大南宁区域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标准要求,确保南宁市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总体布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总体布局按三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区框架进行构建:1、2010年近期目标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区:围绕市区的高速公路环道范围内形成的区域规划,主要做好一江(邕江)、两湖(南湖、相思湖)、两山(青秀山、五象大中小型水库周围水源涵养林得到恢复与发挥作用。2、2020年中期目标城市及周边地区:基本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进入全国生态城市行列。城市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要求,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绿地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规划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建成。远郊及农村地区: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任务基本完成。绿色通道工程项目建成逐步发挥效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45%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发展。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形成合理开发、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趋势。3、2030年远期目标整个大南宁区域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标准要求,确保南宁市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四、规划优先实施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