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16级文科)上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请欣赏王安石这首诗,你能读懂其意境吗?•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东乡县)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因生性倔强,时人戏称“拗相公”。王安石在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对宋朝的社会问题有一些感性认识,有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变法过程中矢志不渝。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公元1067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即位时,年方二十,年轻的神宗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公元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二月),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一、神宗困惑——变法之因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之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已五代之时。——(宋)欧阳修《本论》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是什么?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宋朝初期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枢密使三司使计相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集中行政权中央:分散相权参知政事:分行政权枢密使:分军权三司使:分财政权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设转运使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分散军权冗官冗费军队战斗力弱集中行政权集军权集中财政权养官养兵战争赔款积贫积弱采取什么措施导致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局面?关于北宋出现的积贫积弱;——财政困难和军事实力下降;积贫的表现:①官俸和军费开支过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国穷);②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税所造成的劳动人民贫困(民贫);积弱的表现:①对外无力解除辽和西夏威胁;②对内不能控制农民起义;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附近,威胁到宋朝的都城东京。宋宋真宗不惜代价,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与辽缔结盟约:1、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冗兵阶级矛盾激化加重百姓赋役负担加重百姓兵役负担吏治腐败冗官冗费封建统治危机边患不断加强集权强干弱枝变法革新《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关于庆历新政的那些历史信息?这对王安石有何启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财政危机(2)政治危机(3)边疆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无力抗击辽和西夏在边境的侵扰必要性可能性(1)经验教训(2)个人因素(3)权力支持二、安石革新——变法之要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自祖宗以来,纪纲法度率多因循苟简,非变之不可也。治国之本,当先有富强之术:聚财积谷,寓兵于民,则可以鞭笞四夷,尽复唐之故疆;然后制作礼乐,以文太平。——摘自王安石《答诏问北边事宜疏》王安石认为变法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措施具体内容针对问题所起作用(一)富国(理财)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针对哪些社会问题?①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③募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④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⑤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一般来说,政府增加财富的途径无非两个:一是节流;二是开源。王安石认为这些都是消极的理财方法,积极的理财方法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开源。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是什么意思呢?王安石怎么做?方法有二:1)发展农业生产:“理财以农事为先”。(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2)政府直接下海搞经营、搞创收:(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募役法等)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王安石理财“富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王安石经济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此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导思想:积极开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特点:运用税收、金融、货币等政策杠杆,重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问题: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活跃。(宋代商品经济较发达。)众说纷纭话“青苗”“(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苏辙“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韩琦(时任朝中重臣)“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食假中静思其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物尔,何足恤。”——宋神宗青苗法: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青苗法每年获利息300万贯。单以熙宁六年为例,青苗利息就达292万贯;⋯⋯市易法每年息钱和市利钱多达133万2千缗之多。不仅如此,各州县岁收也大大增加。据统计,诸路常平、免役、坊场、河渡、户绝庄乡之钱粟积于州县者无虑数十百巨万,如作为地方政府经费可以支24年用”。学者指出,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经济思想和现代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核心是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其经济思想具有超前性,但是,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现实差距呢?熙宁七年,大旱。帝谓群臣曰:“天久不雨,朕夙夜焦愁,无可奈何!”韩维奏曰:“陛下信安石酷法,散青苗钱于民。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挞人民取足,至有伐叶为薪以易钱货。旱灾之际,重罹此苦。愿陛下蠲除租税,宽裕逋负,以救愁苦之良民!”帝感悟,乃诏韩维放商税而免青苗。后是日雨,贬安石于金陵府。——摘自《大宋宣和遗事》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理财措施有什么不足吗?强制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地主?富商?农民?(二)强兵: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平时生产,战时编入军队。有利于强化对士兵的训练,提升战斗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民户代养官马减少政府支出,提升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保证了武器的质量和数量精减裁并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措施内容作用科举改革整顿学校制度惟才用人择优录用,打击恩荫制。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得到录用;壮大了王安石变法的群众基础。以经义策论取士改组太学;撰注教材《三经新义》,作为考试依据;(三)育才措施目的内容作用富国之法强兵之法育才之法王安石变法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加了武器装备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时间观点理由北宋至清朝1840-19491949-19661966-19761978以后史学动态:不同阶段影响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因素否定程朱理学的评价标准肯定变法图存;史学研究的进步;经世致用肯定马克思主义学说否定阶级斗争不完全肯定国家政策的导向;实事求是三、众说纷纭——变法之析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3、局限性:三、众说纷纭——变法之析(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进步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局限性: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城三集》(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依据这材料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你认为变法失败还可能有哪些原因?4、败因(1)变法的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部分措施如:均输法,用行政手段强制干预经济,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变法的实行过于急进,改革的幅度过大,急于求成。(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决心动摇,王安石被罢相,使保守派重新得势;(4)新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限制了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5)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所以变法不可能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因此,变法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依据材料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不同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同点背景根本目的性质结果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转型)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①改革条件:都有国君或皇帝支持。②直接目的:富国强兵。③改革内容:都对生产关系做了调整,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④变法者个人命运基本相同。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地主阶级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成功,对后世影响大。失败(2009年江苏高考25题)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