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知觉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模板匹配模型、原型模型和区别性特征模型各自如何解释汉字的知觉过程?什么样的汉字知觉实验证据能够支持或反对这些模型?【一】三种模型各自如何解释汉字的知觉过程1.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MatchingModel概念:视觉刺激通过视网膜真实地储存在记忆中,形成一一对应的模板。当人再度接受到视觉刺激时,认知系统把收到的刺激信息和记忆中存储的模板进行比对,若找到高度一致的模板则能与之成功匹配。这种匹配模型称为模板匹配模型。依靠模板匹配模型进行文字视觉识别的特点在于,文字的方向、大小和字体等都会对认知匹配过程产生影响。解释:根据模板匹配模型,我们在记忆里储存了许多的汉字模板,在进行汉字识别时,我们把这些汉字刺激和汉字模板相匹配,若找到能与之成功匹配的模板则可以识别,反之则不能识别。2.原型模型PrototypeModel概念:原型是对事物形象的一种概括的,抽象的,理想的心理表征,它包涵了该事物形象上最典型的一系列特征,但并不要求细节上的精确一致,小的区别是被允许的。确立一个原型甚至并不需要曾经见到过一个和原型一模一样的个体。(在哲学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想型”或“理型”。)解释:对于汉字来说,一个汉字的原型可以视为具有某种特定框架、结构和组分(偏旁、部首、部件等)的图形。这个原型与汉字的字体,大小,形状无关。对于原型模型来说,在看到汉字时,我们将汉字刺激与各种汉字的原型进行匹配。-2-3.区别特征模型Distinctive-FeaturesModel概念:在区别特征模型理论中,模式(或模板)是由若干成分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这些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被称作特征。在识别的过程中,我们把得到的视觉刺激的特征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和储存在记忆里的特征进行对比和匹配——这种识别模式称为特征匹配模型。在特征匹配模型中强调特征分析。区别特征模型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解释在识别过程中纠错的能力;可以减少所需的模板数量等等。解释:组成一个汉字的各部分——汉字可以拆成部件——部件又进一步拆成笔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就是这个汉字的特征。区别特征模型应用到汉字上来说就是,从记忆中调出汉字的特征,然后对受到的汉字刺激进行特征分析,同记忆中的进行对比。【二】支持这三种模型的实验1.支持模板匹配模型理论的实验在一项研究汉字的词性、字体和字号对汉字认知加工速度影响的综合试验中(周爱保张学民舒华何立国字体、字号和词性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七种字体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效应显著;字号的主效应不明显,但24号字体和48号字体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36号字体。很明显地,宋体、正楷和黑体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字体。这个实验支持了模板匹配模型,因为其明显证明了对汉字的知觉不仅仅和汉字的‘原型’或是‘特征’相关,同一汉字的不同‘模板’也影响着知觉过程。该实验将被测者在看到屏幕上出现的不同字体,大小的常用字构成的双字的反应时当做测试数据。数据分析图表如下:-3-2.支持原型模型理论的实验在之前的研究中,有许多成果都反映了汉字认知中整体比局部优先的效应。如:高定国、钟疑平和曾铃娟(1995)对汉字进行词汇判断与词汇命名的研究发现,汉字认知具有字频效应,汉字命名的反应时随着频率的上升而缩短。郭小朝(1999)在不同空间频率的条件下探讨汉字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空间频率一定时,整字分辨的正确率明显高于部件分辨的正确率,反应时更短。万业馨(2003)发现,汉字整字认知中轮廓提供了更多信息。罗艳琳、王鹏在他们关于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的实验中指出: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这些实验支持了原型模型的正确性,这说明,在汉字知觉中,汉字的整体是有意义的,而非单纯是部分的叠加,对整体性的强制破坏导致了这种延迟效应。-4-3.支持区别特征模型理论的实验假想实验如下,通过考察被测者对看到的形近字的区分,或者考察被测者看到在常见字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的错别字后进行纠错和辨别的能力,以此证明区别特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另外,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的时,证实了汉字知觉‘形位’——即汉字知觉的最小单位——存在的可能依据。这说明,汉字是可分解的,汉字的知觉中不同的局部特征和构型关系对汉字的知觉有着重要影响。【三】小结到这里,我个人认为,三种模型在汉字的知觉中都不同程度地,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下起作用。原型模型和模板匹配模型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矛盾性,二者之间应该有着某种关联机制。对于汉字的认知,模版匹配模型对原型模型中‘原型’的建立起着一定的作用,一种可能是:一个字的原型是某些对于该字的一系列模板的抽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原型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个体不同时间段接纳的刺激来对‘原型’进行微调,但由于原型匹配本身并不注重细节,这并没有改变原型的本质。至于区别特征模型,对这一理论的支持仍占主流地位。显然,由于汉字所具有的的以形表意的特点,和汉字常见的固有结构(上下,左右,左中右,包围等-5-等),字的特征对字的知觉必定会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单个字的识别,学习书写文字和判断错别字等不受上下文影响、不涉及具体含义的时候,以及汉字认知的初期,特征匹配模型的作用可能会更明显。另外,由于汉字是主要语言文字中鲜见的以单字表意的文字之一,对于汉字的知觉显然不能抛离‘意义’这一层面,即Top-downprocessing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认识一个字却不会写的情况,即能够辨识出它但无法准确描述出它的组成部分和构型。我认为在这样的知觉情况中,汉字的含义取代了单纯的字型匹配占据了知觉行为的主要地位。【四】参考文献周爱保张学民舒华何立国字体、字号和词性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5年第11卷第2期罗艳琳王鹏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Vol.42,No.6,683−94李铮六岁左右儿童的汉字字形知觉形位的初探心理学报1964第二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