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从春秋时期反复研究、不断试验手工制造工具的公输班,到乾隆年间孜孜不倦、力排众议烧制出“瓷母”的官窑工匠,再到如今默默无闻、深藏故宫修复文物的修复师,五千年源远流长,五千年历久弥新的中国工匠精神让世界惊叹。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展示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能力目标:品读文中细节,品味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情感目标:学习彭祥华的敬业乐业精神。作者简介崔文华,男,1956年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创作电视片近百部,绝大多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代表作:《大国崛起•美国篇》,《迁徙的人》,《中国之路》,《中国书法五千年》,《2013——我们的品牌》。检查字词隧道(suì)悬崖峭壁翘楚(qiáo)缜密(zhěn)充沛(pèi)浸湿(jìn)积淀(diàn)淬炼(liàn)殒身(yǔn)解说词1.概念: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2.分类:解说词有电影、电视解说词、文物古迹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导游解说词等。3.特征:①通过口头语言宣传教育群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②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表达的依据,结构不苛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苛求紧扣,但叙述形象要完整、逼真。③这种文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很强,是说明和诗句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性。说起青藏铁路,不少人都会想到其背后艰难的施工条件以及团队的不懈坚持。彭祥华就是其中一位从事隧道爆破的“大国工匠”,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48岁的彭祥华,在一线坚守的24年间,把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雪域高原。“半路出家”的“爆破王”“5、4、3、2、1,引爆。”随着口令的落下,爆炸声从远处传来,这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爆破的场景,但对于彭祥华来说,这是他每天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场面。“其实没有电视中看的那么轻松,真正爆破中,一分一毫都不能有差错”作为中铁二局二公司的一名人尽皆知的“爆破王”,彭祥华实际上是“半路出家”,做过三年木工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爆破技术,尝试着去做了做的他,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0年。“是有一定风险,但总得有人来做,就我吧。”三代中铁,广种桃李如今,“大国工匠”彭祥华依然奋战在爆破一线,他甚至不曾在任何一个城市置业安家。无论天南海北,只要有需要彭祥华的地方,他从未缺席。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将他的绝活传给年轻人。彭祥华认为,做好“传帮带”,既要传承业务技能,更要传承职业理念。不管是当工班长还是工区长,他都会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和现场施工的机会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不少徒弟已经能在项目从事隧道开挖、衬砌、爆破等工作,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同时,彭祥华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他的儿子。据彭祥华介绍,2015年,他的儿子在大专毕业后也加入了中铁二局,成为了一家之中的第三代铁路人,现在新疆从事桥梁建设工作。细节品读技艺精准(表现在哪里)敢于决断(表现在哪里)无惧涉险(表现在哪里)敬业、乐业、创新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情节渲染、细节刻画以及评述结合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爆破工人对职业的坚守和对事业的传承。课堂小结大国工匠,大勇无畏。“以一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每一项标记着中国足迹的伟大工程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大国工匠,怀揣着一颗颗朴实而炽热的工匠之心,不惜牺牲自己,为中国筑梦。情感升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不仅需要年轻的大脑为创新注入活力,更需要每一位在岗的技术工人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刻苦钻研,提升技术,为时代发展提供经久不衰的动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专精于技术的工匠精神,用自己的双手编织梦想,为时代、为中国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