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日索赔谈判中的议价沟通与说服我国从日本S汽车公司进口大批FP148货车,使用时普遍发生严重质量问题,致使我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国向日方提出索赔.谈判一开始,中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FP148货车在中国各地的损坏情况以及用户对此的反应.中方在此虽然只字未提索赔问题,但已为索赔说明了理由和事实根据,展示了中方谈判威势,恰到好处地拉开了谈判的序幕,日方对中方的这一招早有预料,因为货车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日方无心在这一不利的问题上纠缠.日方为避免劣势,便不动声色地说:“是的,有的车子轮胎炸裂,挡风玻璃炸碎,电路有故障,铆钉震断,有的车架偶有裂纹.”中方觉察到对方的用意,便反驳道:“贵公司代表都到现场看过,经商检和专家小组鉴定,铆钉非属震断,而是剪断,车架出现的不仅仅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而车架断裂不能用‘有的’或‘偶有’,最好还是用比例数据表达,更科学、更准确……”.日方淡然一笑说:“请原谅,比例数据尚未准确统计.”“那么,对货车质量问题贵公司能否取得一致意见?”中方对这一关键问题紧追不舍.“中国的道路是有问题的.”日方转了话题,答非所问.中方立即反驳:“诸位已去过现场,这种说法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当然,我们对贵国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不,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这批车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中方步步紧逼,日方步步为营,谈判气氛渐趋紧张.中日双方在谈判开始不久,就在如何认定货车质量问题上陷入僵局.日方坚持说中方有意夸大货车的质量问题:“货车质量的问题不至于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吧?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也是不可理解的.”此时,中方觉得该是举证的时候,并将有关材料向对方一推说:“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拍摄的录像.如果…….”“不!不!对商检公证机关的结论,我们是相信的,我们是说贵国是否能够作出适当让步.否则,我们无法向公司交待.”日方在中方所提质量问题攻势下,及时调整了谈判方案,采用以柔克刚的手法,向对方踢皮球,但不管怎么说,日方在质量问题上设下的防线已被攻克了.这就为中方进一步提出索赔价格要求打开了缺口.随后,对FP——148货车损坏归属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日方一位部长不得不承认,这属于设计和制作上的质量问题所致.初战告捷,但是我方代表意识到更艰巨的较量还在后头.索赔金额的谈判才是根本性的.随即,双方谈判的问题升级到索赔的具体金额上——报价,还价,提价,压价,比价,一场毅力和技巧较量的谈判竞争展开了.中方主谈代表擅长经济管理和统计,精通测算.他翻阅了许多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甚至在技术业务谈判中,他也不凭大概和想当然,认为只有事实和科学的数据才能服人.此刻,在他的纸笺上,在大大小小的索赔项目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这就是技术业务谈判,不能凭大概,只能依靠科学准确的计算.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不紧不慢地提出:“贵公司对每辆车支付加工费是多少?这项总额又是多少?”“每辆车10万日元,计5.84亿日元.”日方接着反问道:“贵国报价是多少?”中方立即回答:“每辆16万日元,此项共计9.5亿日元.”精明强干的日方主谈人淡然一笑,与其副手耳语了一阵,问:“贵国报价的依据是什么?”中方主谈人将车辆损坏后各部件需如何修理、加固、花费多少工时等逐一报价.“我们提出的这笔加工费并不高.”接着中方代表又用了欲擒故纵的一招:“如果贵公司感到不合算,派员维修也可以.但这样一来,贵公司的耗费恐怕是这个数的好几倍.”这一招很奏效,顿时把对方将住了.日方被中方如此精确的计算所折服,自知理亏,转而以恳切的态度征询:“贵国能否再压低一点.”此刻,中方意识到,就具体数目的实质性讨价还价开始了.中方答道:“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可以考虑贵方的要求,那么,贵公司每辆出价多少呢?”“12万日元”日方回答.“13.4万日元怎么样?”中方问.“可以接受”.日方深知,中方在这一问题上已作出了让步.于是双方很快就此项索赔达成了协议.日方在此项目费用上共支付7.76亿日元.然而,中日双方争论索赔的最大数额的项目却不在此,而在于高达几十亿日元的间接经济损失赔偿金.在这一巨大数目的索赔谈判中,日方率先发言.他们也采用了逐项报价的做法,报完一项就停一下,看看中方代表的反应,但他们的口气却好似报出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不容打折扣的.最后,日方统计可以给中方支付赔偿金30亿日元.中方对日方的报价一直沉默不语,用心揣摩日方所报数据中的漏洞,把所有的“大概”、“大约”、“预计”等含糊不清的字眼都挑了出来,有力地抵制了对方所采用的混水摸鱼的谈判手段.在此之前,中方谈判班子昼夜奋战,液晶体数码不停地在电子计算机的荧光屏上跳动着,显示出各种数字.在谈判桌上,我方报完每个项目的金额后,讲明这个数字测算的依据,在那些有理有据的数字上,打的都是惊叹号.最后我方提出间接经济损失费70亿日元!日方代表听了这个数字后,惊得目瞪口呆,老半天说不出话来,连连说:“差额太大,差额太大!”于是,进行无休止的报价、压价.“贵国提的索赔额过高,若不压半,我们会被解雇的.我们是有妻儿老小的……”日方代表哀求着.老谋深算的日方主谈人使用了哀兵制胜的谈判策略.“贵公司生产如此低劣的产品,给我国造成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啊!”中方主谈接过日方的话头,顺水推舟地使用了欲擒故纵的一招:“我们不愿为难诸位代表,如果你们作不了主,请贵方决策人来与我们谈判.”双方各不相让,只好暂时休会.这种拉锯式的讨价还价,对双方来说是一种毅力和耐心的较量.因为谈判桌上,率先让步的一方就可能被动.随后,日方代表急用电话与日本S公司的决策人密谈了数小时.接着谈判重新开始了,此轮谈判一接火就进入了高潮,双方舌战了几个回合,又沉黙下来.此时,中方意识到,己方毕竟是实际经济损失的承受者,如果谈判破裂,就会使己方获得的谈判成果付诸东流;而要诉诸法律,麻烦就更大.为了使谈判已获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并争取有新的突破,适当的让步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中方主谈人与助手们交换了一下眼色,率先打破沉默说:“如果贵公司真有诚意的话,彼此均可适当让步.”中方主谈为了防止由于己方率先让步所带来的不利局面,建议双方采用“计分法”,即双方等量让步.“我公司愿意付40亿日元.”日方退了一步,并声称:“这是最高突破数了.”“我们希望贵公司最低限度必须支付60亿日元.”中方坚持说.这样一来,中日双方各自从己方的立场上退让了10亿日元.双方比分相等.谈判又出现了转机.双方界守点之间仍有20亿日元的逆差.(但一个界守点对双方来说,都是虚设的.更准确地说,这不过是双方的一道最后的争取线.该如何解决这“百米赛路”最后冲刺阶段的难题呢?双方的谈判专家都是精明的,谁也不愿看到一个前功尽弃的局面)几经周折,双方共同接受了由双方最后报价金额相加除以2,即50亿日元的最终谈判方案.除此之外,日方愿意承担下列三项责任:1、确认出售给中国的全部FP-148型货车为不合格品,同意全部退货,更换新车;2、新车必须重新设计试验,精工细作,并制作优良,并请中方专家检查验收;3、在新车未到之前,对旧车进行应急加固后继续使用,日方提供加固件和加固工具等.一场罕见的特大索赔案终于公正的交涉成功了!分析:关于此次谈判中方之所以成功,无在乎这几个方面:准备充分,据理力争,适时让步。首先,在中方掌握了FP148货车在中国各地的损坏情况以及用户对此的反应后,中方在谈判开始时未直接说出赔偿事项,而是给日方介绍,申明了价值,就是准备来索赔的。并且给谈判一个缓冲的时间,以此来给谈判留下伏笔,给日方一个心理准备。中方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情况,表示了中方的志在必得,给日方威势,将责任明了。使的先声夺人,使日方处于劣势其次,在中方表明立场后,日方有了心理准备,明白了谈判的方向,明白了自己处于劣势,但故做镇静,使用了模糊词语“有的”“偶有”将质量问题转化为不可控制的,以此来将责任推卸。在中方的威逼之下,日方婉转的将问题缩小化,推移责任。中方觉察到了日方的用意,立即用强硬的语气来表明强硬的立场,步步紧逼,不给对方机会。在语言上不卑不亢,以反问的方式将问题控制的谈判的范围内,在日方想把问题拖的数据统计上时将谈判拉到了日方货车质量上,将主动权把握的手中然,当日方再次将问题责任推卸,说“中国的道路是有问题的,我们对贵国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中方依然表明了强硬立场,在具有一定的准备情况下反驳日方,说“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这批车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使日方无法再否定问题。当日方语言软化,承认一部分责任时,中方及时否定了日方所谓的考虑不足问题,使日方的说法站不住脚,以此来确定了责任的归属问题。当日方仍旧心存侥幸,希望将问题缩小化,承认是货车的问题,但想将问题的责任化小。中方在面对日方的死缠烂打的情况下拿出了有关证据,使日方无法再推卸责任。可见谈判的先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使中方在此时仍然掌握着主动权,控制着谈判的方向,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此时中方将僵局打破,克服了障碍。接着,中方拿出铁的证据,使日方意识到在货车质量存在问题上已不可恭维,随后采用了“以柔克刚”的手法,承认货车在设计和制作上存在质量问题,为下面的索赔具体金额做了准备。但中方在占据有利的谈判形势下,为让对方在索赔金额上无漏洞可钻,中方派出了擅长经济管理和统计,精通计算的主谈判代表,他认为只有事实和科学的数据才能服人,给对方下马威,从而从总体把握了谈判的趋势;通过精确的计算,然后不紧不慢的提出具体赔偿金额。又当日方主谈判对眼前的数字提出质疑,然后中方谈判对具体的所需维修﹑加固﹑话费多少工时逐一报价,让对方对方可说,从而占据谈判的优势,再此基础上乘胜追击,采用欲擒故纵的一招,把对方将住,对方在自知理亏的情况下,改变了态度,恳求中方能够退让,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中方作出了回应,表示可以考虑贵方要求,在双方都做作出退让的基础上从而达成了协议,显然,在谈判中掌控了主动权,把握了总体布局,从而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总体来讲,中方的谈判还是成功的,将双方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在谈判开始前,中方做了充足的准备,使的在谈判中不变应万变,在开始时即申明价值,在谈判可能陷入僵局时酌情的申明自身的利益所在,同时满足了对方,使的谈判成功。中方从全局的角度去充分创造,比较与衡量最佳的解决方案。以退为进,自愿放弃一定的利益,从而获得整体的胜利在谈判过程中,几次陷入了僵局,使谈判陷入障碍,中方作为实际经济损失的承受着,充分认识了自己的处境,一次次主动的克服障碍。使双方顺利的达成协议,使损失最小化。最终,谈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