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识归纳及比较阅读学号姓名一、文学常识:《论语》是的一部书。孔子,名,字,是时国陬邑人。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三、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①不亦说乎?同,意为②默而识之。同,意为③诲女知之乎?同,意为④是知也。同,意为四、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温故.而知新: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厌.:④学而时.习之:⑤诲.人不倦.:、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学而不思则罔.:⑧思而不学则殆.:⑨不耻.下问:⑩必有我师焉.:五、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以: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可以为..师矣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诲女知之.乎于:勿施于.人六、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仁以为..己任可以为..师矣死而后已.七、特殊句式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八、句读士不可以不弘毅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九、整体内容理解《论语》十则,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十、默写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5.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述个人修养(道德修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文段中沿用至今的成语或警句、名言有、、、、、十二、翻译: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十三、课内文言文阅读比较《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十四、拓展延伸(与课外比较){[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1)诲女知之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论语》学习要点一、文学常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三、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①不亦说乎?同,意为②默而识之。同,意为③诲女知之乎?同,意为④是知也。同,意为四、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温故.而知新:旧的,以前的②人不知而不愠.:恼怒、生气③学而不厌.:满足④学而时.习之:⑤诲.人不倦.:、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学而不思则罔.:⑧思而不学则殆.:⑨不耻.下问:⑩必有我师焉.:11)吾日三省...吾身、12)其恕..乎1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6)士不可以不弘毅..五、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以:何以.谓之‘文’也:凭是以..谓之‘文’也:因此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把……作为可以为..师矣凭借、当(做)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诲女知之.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于:勿施于.人给六、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仁以为..己任把,作为认为可以为..师矣凭借,当(做)认为其恕.乎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宽恕死而后已.停止已经七、一词多义八、词类活用见贤而思齐.焉看齐(形容词作动词)九、特殊句式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十、句读士/不可以不弘毅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一、整体内容理解《论语》十则,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十二、默写7.《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___诲人不倦___”;11.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_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12.论述个人修养(道德修养)的语句是“_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十三、文段中沿用至今的成语或警句、名言有、、、、、十四、翻译: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比较《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十六、拓展延伸(与课外比较)4{[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1)诲女知之乎?翻译:_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孔子问守庙的人说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哪里有灌满了而不翻倒的呢?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学__与_思_应该相结合。(2分)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答:_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答: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