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十六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二五”时期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三个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列车新引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福建日报、新华网、新浪(2013-1-10):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福大挂牌•本报讯(记者张颖)近日,“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正式在福州大学挂牌成立。据了解,基地的常设机构为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将利用电视专题片、文艺片、公共讲坛等方式进行海洋意识的大众普及。同时,继续把海洋意识教育纳入福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加大力度进行硕士、博士点的设立与建设。福建日报:新华网:新浪:•贯彻十八大精神喝彩美丽福建2012-11-21海都报•生态八闽述评:•生态文明建设,看福建!2012-11-11《福建日报》•福建要建生态省——早在2002年就编制完成《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当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建设“美丽福建”开始新征程。在“十五”期间重点实施98个项目,总投资达716亿元。•福建省建设生态省试点具有4个有利条件,一是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二是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优势;三是有较好的环保基础,;四是积累了生态保护经验,已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2002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已将福建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12-11-21海都网—海峡都市报开展“醉美八闽·惊艳十佳”评选活动——最为惊艳的十佳景致。•到2012年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3.1%,连续35年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指标均为优的省份。全省有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良。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树典型。•林地面积1.15亿亩,木本植物1943种,陆生野生动物828种,森林覆盖率已连续35年保持全国第一。生态福建满眼绿色望不尽本讲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2、在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讲授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二、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一)生态文明的含义•1、生态•广义——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等广泛含义•狭义——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具体讲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2、生态文明的含义•——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单列篇章: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认识的理论成果,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一个中心:经济建设•80年代初——两手抓:物质与精神文明•80年代中期——三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十六大后——四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十八大——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个文明”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就是要处理好的一个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即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要考虑当前和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讲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永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是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20世纪6-80年代以来,人们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该概念。•1989年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得到全球范围的共识。4)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我国在同年6月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作出《21世纪议程》的承诺•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九五规划”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落实•2012年6月20至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为做好参会筹备工作,2011年4月,中国政府成立了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为核心单位,共29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筹委会。•2011年7月,中国筹委会组织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编写组,全面启动了《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2012年6月1日我国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认为这一思路可用五句话来概括:•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二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在全社会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五是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国家报告》提出的第二点就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即强调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含制约因素。•共同性原则: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也不同。但上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应有全球的联合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4、关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主张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出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以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6、关于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站在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特别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与世界各国致力于全球环境与气候的治理。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25%。澳大利亚: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中国政府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国家承诺7•为此,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周讨论题11、在我国现阶段,怎么样才能真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举例说明。学习教材:导论P109-119学习文献:1)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心要求”、第五部分“(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十二五规划:“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1、“两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资源节约的观念—节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