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蒋迎春何为大语文教育观?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语文课堂,局限于语文课本,而还应放眼社会,放眼生活,放眼自然。即语文教学在驻守课堂主阵地的前提下,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自然中的有利资源进行语文教育。因而,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是门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何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标准作了详切的说明:“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实践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视。仅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的训练是很有限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时间,通过大量的实践方能形成能力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就拿阅读来说吧,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从历届所教学生情况看,语文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爱看多看课外书的;从名作家的经验介绍看,他们从小课外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采博闻。就拿我好几年前带的一个班来说吧。我是从四年级接手教这班语文的。起初他们基础差,语文学习兴趣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没哪样好的。想教好这班学生语文仅靠课本和课堂是不够的。于是我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兴趣、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着手,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如《广东第二课堂》《丁丁历险记》《三毛流浪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二课堂班上开展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六一联欢会”、背古诗比赛......带学生到大自然找春天,到货力啤酒厂参观学习......鼓励学生采访班上、学校的好人好事......渐渐地学生爱学语文了。到了五、六年级陆陆续续有学生在省、市征文比赛获奖或发表文章。作文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多写多练。课内学到的写作方法要迁移,要形成学生的能力,需要课外大量的练习写作。课内的作文,其素材大多来源于课外的观察积累。记得,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六年级下册百花园三)这样是做的——让学生首先读题审题,明确要求;接着独立思考,选择题材;然后小组交流,一次科学尝试成功或失败原因;跟着全班交流,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最后,个人起草,老师巡视。习作文稿收上一看,难找到比较合要求的,有的选材不当,有的条理不清,更多的是重点部分不具体。这次习作质量为何如此差强人意呢?我寻思着。想明白了,主要问题出在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没有亲身经历或认真实践,相关科学知识缺乏,成了无米之炊或无火之炊。于是,我决定重新指导习作。首先布置学生“造米”,让他们课余请教家长、专家或者到上网、图书馆、书店等地查找有关学科知识、科学实验,并亲自实践,把实践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布置学生课外查找、阅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找出其重点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并列出层次提纲。接着课堂上指导,先说后写,重点指导重点部分写具体。由于第二次习作前能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实践,且准备了相应的跨学科的科学知识,二次作文质量大大提高。题材较前次丰富了,《飞蛾扑火》《毛毛虫化蝶》《磨摖起电》《水往高处流》(虹吸现象)......层次条理也较前次清晰了,最值得欣喜的是重点部分写得具体明了,人物的动作、心情都跃然纸上。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学实践非常有限,只能学到点方法,至于能力的培养,则必须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锻炼。口语交际旅游大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下册百花园七),口语交际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六年级下册百花园一)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同时作好记录,列好提纲;接着在家长面前演讲;最后上讲台演讲(选代表,其余在小组讲)。由于语文教学结合生活,拓展到课外,加强实践,因此两次口语交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