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象征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正在向太空延伸,中国正坚定地向着航天强国的梦想迈进。神十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正加速实现宏伟的太空计划,彰显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神十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在空间事业上实力的上升。2012年,中国就已成为航天发射成功次数第二的国家,航天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要看到“石油农业”、“无机农业”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发展“航天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畜拉人耕的传统农业到良种良法配套的现代农业,每一次跨越都是实践与科学技术双向互动,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和以航天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开启了农业发展的新纪元。为什么国人发展航天农业科技梦想如此强烈?那是因为大家深刻认识到我国的传统农业在新的形势和变化下难以承载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很难继续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自信,找到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航天农业科技不失为实现梦想的有效选择,可改变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的窘境,对于中国广大农民来讲,可实现尽快增收致富,持续改善生活的梦想。“航天农业科技梦”的科学实现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近20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开展航天育种意义李宇博士: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农业发展差距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也在科技。现代农业的竞争,核心是优良品种的竞争。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诱变育种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多种诱变育种方式之一,也意味着中国开拓的航天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为世界所认可。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都是在常规条件下经过若干年的地面选育培育而成的。我国航天科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航天这一最先进的技术领域与农业这一最古老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对加快我国育种步伐,提高育种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育种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资料显示,我国致力于开发航天育种新品种,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和食物的营养价值,为“菜篮子”工程做出贡献。在23次航天生物学试验中(航天搭载和地面培育),试验品种达到4500多种,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草、树等。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0多个品种培育成功并加以推广应用,3000多份材料正在进行地面选育。采用航天育种育成的优良品种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可树立现代农业、科技农业领先标杆,为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业提供互动体验的新农业环境,让老百姓吃上航天有机蔬菜,真正达到安全食品,放心食品的目标。成功缩短育种过程可圈可点李宇博士:航天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据我国著名航天工程育种科学家郭锐介绍,正常的农业育种一般需要8年时间,航天育种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从太空搭载回来以后,在地面必须要种植四代,才可以选育出性能稳定的品种。第一步:第一代种子观察。通过飞行器搭载回来的种子叫做第一代种子,将其全部种下去。第一代植株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生理变异性状,但科研人员只是观察记录下来,不做任何筛选。第二步:第二代种子优选。将经过第一代所收获的种子全部再种下去,长出来的叫第二代种子。再开始进行选择,例如筛选变矮秆的,以便增强抗倒伏性能;筛选穗子变大的,以提高产量;筛选变早熟的,以提早收获期等等。变异是随机的,有的变好,有的变差,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定向选择。第三步:第三代种子稳定性观察。将第二步筛选的种子继续播种,查看这些突变性状是否真正能够稳定遗传。第四步:群体比较和异地试种。对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种子进行一定规模的群体比较试验,以及多省市异地试种鉴定,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下是否都能表现出优良性状。由于太空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该方法培育的种子是在地面上的其它育种方法所不能代替的。经历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增长,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害的抗逆性特别强。如北京航天育种中心的专家曾作过一项对比试验,发现“太空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了8%—12%,且其颗粒饱满,味道好,每亩产量高达650—7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