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邮箱华北大举入侵,企图独吞整个中国,中华明珠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国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55军、红四方面军、红2、红6军团(即后来的红儿方面军),亦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踏上了长征之路。“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全面否定了毛泽东为红军提出和制定的、被斗争实践一再证明是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一整套所谓“新的战略战术”,实行所谓“正规战”和“短促突击”,致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持续一年之久最终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时间敌军反“围剿”指挥者策略结果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2月10万毛泽东“撒开两手,诱敌深入”胜利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4月20万毛泽东“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胜利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6月7月间30万毛泽东避敌主力,打其虚弱胜利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底30多个师周恩来朱德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胜利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0月100万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城市中心论,在城市全线出击失败长征的路线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10)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10)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意义: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周恩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三人团”成员之一张闻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即洛甫)人民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陈云: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红5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秦邦宪: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即博古)“三人团”成员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即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有:刘伯承、李富春、李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伍修权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三人团”成员之一遵义会议进行的具体情况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对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辩护。他夸大客观困难,得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难免的错误结论。与会多数人对他的报告十分不满意。(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周恩来作了副报告,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同时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坚决表示:完全认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提出的意见和意见。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批评了博古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同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明今后的正确方向。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多数人的支持。遵义会议决定(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平峰镇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4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团结战斗、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①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②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已有30万人,可是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已不足三万人。长征后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可宝贵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力。③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成,新局面就开始。”因为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转入了新的斗争。关于长征的作品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