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纵观当前课堂,教师课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二)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三)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坡度。(四)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五)教师评价枯燥,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二、什么是有效的提问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具体来说,问题设计要注意:1.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2.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为学习指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六性”,即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整体性、深刻性和开放性。1.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2.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猜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可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3.设置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这样的素材其实很多,例如一条线段上取两个点,则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取n个点呢?如果把线段换成角呢?又如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加油站与三条公路距离相等,请你选点,你有几种选法?等等。5.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学六年级“数的整除”的复习课“在2、4、5、8、12中,你认为哪个数与众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检索已有知识,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好了充分准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合理运用等待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1.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学业失败者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增加;3.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并且学生还会出示更多的论据,在提出论据之前或之后也都会对推理过程进行说明;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5.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等等。沉默是金,合理的等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且使更多的学生形成了对更多问题的答案。四、合理反馈激励,促进提问升华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是给予激励,又或是给予学生加以引导,仍然很重要。(一)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实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1.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2.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二)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其提问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首先要信任、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其次要赏识激励每个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