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一、绿色建筑及评价标准介绍二、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三、编制策略和思路四、特色条文解析和导读-设备专业五、一星绿色建筑技术组合介绍-居住建筑六、一星绿色建筑技术组合介绍-公共建筑七、二星、三星绿色建筑技术组合介绍-居住建筑八、绿色建筑设计审查要点介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和建筑我国城市发展已经或者即将面临四个“难以为继”1、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2、土地空间有限;3、能源、水资源短缺;4、环境承受力严重透支。全国60%城市供水不足,17%城市严重缺水;64%沿海开放城市严重缺水。京、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严重;全国仅37.6%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世界第二,排放世界第一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难以为继”的局面指日可待!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建筑,但节能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节能建筑的基础上还加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质量和智能控制的内容。绿色建筑更加强调可持续性,同时兼顾其技术经济特性。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参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都体现了“四节”和环境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建立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度,规范管理和指导,强化市场导向。美国LEED指标体系(新建建筑和重大改建工程)绿标更追求均衡发展,各指标均需要满足一定数量LEED算总分,单项做得特别突出也可进行认证与LEED比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适合中国国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中国现有标准差距很大,难以实现得分在充分参考其它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2006年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1月15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细则》发布,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绿色建筑星级认证: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一年多次评审。其中设计标识主要针对设计成果,运行标识对设计、施工和运营进行全面评价,一、二、三星级三个等级。绿色建筑创新奖(综合奖、智能建筑、建筑节能、建筑节水),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最低门槛--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星级认定--根据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若存在不适应建筑类型或气候的条文,则评价条文数相应减少。从国内开展的绿色建筑认定情况来看,目前的绿色建筑主要为设计评价标识。在施工图完成后,通过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就可以取得设计标识证书,在楼盘销售和投入使用之前获得有利于宣传和销售。评价标识需要在竣工使用一年后进行,需要审核的内容也更多、更全面,有些内容甚至不是开发商能够完全控制的,因此,当前已经完成绿色建筑认定的评价标识较少,多是设计评价标识。(1)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2)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3)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性分析;(3)效益分析;(4)风险分析。主选方案外窗玻璃采用中空Low-E玻璃组合方案50%住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10%以上备选方案外窗玻璃采用单片高性能玻璃方案住宅采用燃气热水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30%以上对于居住建筑,实现60%节能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屋顶采用覆土种植屋面,隔热层采用30mm挤塑聚苯板;(2)填充外墙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东西向剪力墙采用20mm玻化微珠无机盐砂浆做内保温层,满足主体外墙的隔热验算要求;(3)外窗玻璃采用两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充分挖掘外遮阳的潜力,优化组合Low-E中空玻璃与普通单片玻璃。设计原则——厨房、卫生间外窗采用普通单片玻璃;外遮阳效果明显的房间外窗采用普通单片玻璃;无外遮阳的重要卧室、起居室采用Low-E中空玻璃;方案二:全部外窗采用经济性较好的单片Low-E高性能玻璃。(4)在业主进行精装修时,要求采用能效比高于3.0的分体空调器。主选方案:收集全部雨水,满足室外道路浇洒、绿化浇灌、车库冲洗、景观补水之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大于10%;备选方案:收集全部雨水和全部灰水,满足室外道路浇洒、绿化浇灌、车库冲洗、景观补水和65%的住户冲厕之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大于30%;1条文:空调能耗不高于《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规定值的70%。国标对应项:4.2.10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暖通设计2设计要点(1)考虑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中对房间空调器的能效提高为最低三级,对于采用单机容量小于7.1kW的3级能效分体机的普通住宅而言,空调器最低效率达到3.1(现有节能标准为2.7)。因此,综合考虑空调器效率的提高,对于住宅而言实现65%的节能难度不大。因此,本条将空调能耗提高到不高于《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规定值的70%。(2)若考虑到房间空调器效率提高到3.1,则按照节能权衡计算,当节能建筑围护结构年空调耗电量达到参照建筑的80%时,则可以实现实际空调能耗不高于《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规定值的70%。(3)重视建筑外窗和外遮阳的节能效果,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用合适的外窗玻璃和窗框型材性能参数。优先推荐单一高性能单片玻璃(例如着色玻璃、单片Low-E玻璃)和普通单片玻璃与高性能中空玻璃的组合(例如Low-E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的中空玻璃),提高节能设计的性价比。同时鼓励采用隔热性能好的窗框型材(如铝塑共挤窗框、钢塑共挤窗框、断热铝合金窗框等),在提高节能效果的同时改善室内热舒适状况。(4)对于附送空调器的精装修住宅,应采用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要求的节能空调设备;对于采用多联式空调机组的精装修住宅,宜同时采用带排风热回收型的新风换气机系统。(5)对于普通毛坯型住宅,在满足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前提下,把节能重点放在外窗玻璃性能和外遮阳设计上。利用建筑外遮阳设计和优化的外窗玻璃方案,同时考虑项目采用三级能效空调器的最低要求,实现设计建筑能耗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70%。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对不统一配送空调的住宅,考虑项目采用三级能效空调器的最低要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不高于参照建筑的70%。(2)对统一配送空调的精装修住宅,考虑空调效率后的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不高于参照建筑的70%。4设计表达方式(1)建筑节能计算报告、审查备案表、报审表(2)空调设计图纸:设备表应具体标注空调器的技术参数,包括额定工况的制冷量、额定工况的耗电量、能效等级或性能系数。对于多联式空调机组,除上述的技术参数外,还应标注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1条文: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国标对应项:4.3.6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2设计要点(1)室外场地与屋面雨水径流规划的原则是降雨量小于等于设计降雨量时,雨水不外排至市政雨水管或城市水体;或者开发后场地雨水的外排量不大于开发前场地雨水的外排量。(2)室外场地雨水径流规划应统筹考虑就地入渗和蓄积利用。根据项目特色,因地制宜,做到自然入渗和人工利用的统一,降低径流雨量对市政雨水管网的冲击负荷,实现低冲击排放。(3)考虑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比较容易实施,建议在雨水径流规划时优先考虑。在有山体或地势高差的小区,应优先考虑将山洪截流沟设计为可渗透的管沟,或者结合沙井设置渗透井,在减少山洪的同时提高地表的雨水入渗量。(4)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公共活动区域,可以优先考虑绿地形成的可渗透地面实现雨水就地入渗。当绿地设置在地下空间的顶板上时,平均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500mm,同时绿地设置一定的坡度。在条件可能的前提下,绿地周围可以依照地势坡度设置旱溪和生态冲沟,绿地地台标高宜比小区道路和雨水蓖低,进一步缓减雨水径流。(5)提倡利用项目的人工湖体和大型水景,实现雨水的有效蓄积。通过全年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水面波动对景观和居住环境带来的影响,合理确定水体的蓄积容量,实现雨水全年有效利用。(6)由于雨水的可生化性较差,雨水处理应优先考虑物理化学处理方式,例如混凝沉淀、微滤和超滤等净化处理方式。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比、设置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等措施的地面面积比(1)规定性指标评价(同时满足第1、2项或第3项)(2)性能性指标评价4设计表达方式(1)雨水径流规划总平面图,应包含各种单一物性的地块面积和铺装方式。应标注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人工湖体、大型水景的示意位置和走向(2)景观施工图纸,应包括单一物性地块的构造做法和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的施工做法。植草沟是利用地表植物和土壤来截流净化雨水径流污染物的一种设施。植被浅沟收集较多径流量,具有输送功能,适宜较长距离传输雨水径流,在坡度、土质、景观等满足等要求的区域可以替代雨水管。1条文: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国标对应项:4.1.16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景观设计2设计要点(1)透水地面面积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2)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以上透水地面铺装方式按照100%计入透水地面。(3)由于透水砖等透水铺装使用数年后空隙可能堵塞,从而导致其透水效果变差,因此国标中透水砖面积不计入可渗透地面面积比。综合考虑其透水效果,建议透水砖和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沥青铺装面积按照30%折算计入透水地面面积。4)对于地下室顶板上部的绿地,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计入透水地面面积:覆土层深度不小于1.5m,且1.5m覆土区域不小于8m宽,面积不小于400m2;若覆土层厚度不能达到1.5m且不小于0.8m时,可按照比例(实际深度除以1.5m)折算透水地面面积。绿地区域收集和蓄存的雨水没有排至市政下水道管网,而是通过被动蒸发消散到空气中或是直接实现了雨水回用。(5)透水地面铺装应同时设置透水垫层和透水基层,如无砂混凝土、砾石、砂、砂砾料或其组合。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数值类指标: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2)构造类指标:透水地面的构造具体做法应包含面层、垫层和基层4设计表达方式(1)场地铺装图,应包含:透水地面位置、面积、构造做法1条文: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国标对应项:5.3.6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水处理专业公司2设计要点(1)本条文所指的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同时采用雨水入渗技术措施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设置了调蓄手段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同时采用雨水入渗技术措施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且设置了雨水调蓄手段。(2)室外场地规划应统筹考虑雨水的就地入渗和蓄积利用。根据项目特色,因地制宜,做到自然入渗和人工利用的统一,降低径流雨量对市政雨水管网的冲击负荷,实现低冲击排放。(3)在雨水径流规划时宜优先考虑以下雨水低冲击排放技术。在有

1 / 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