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王海龙“家族的学堂”“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白鹿原》的思想意义。•2、梳理选文部分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3、探究“仁义”等传统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一课时•1、初步了解《白鹿原》的思想意义。•2、梳理选文部分的基本情节。有关作者•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革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获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说。有关《白鹿原》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国到建国之初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有关《白鹿原》•白鹿原当然有“逐鹿中原”的意味,“白鹿”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是第二章:“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窜高了……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这个古老的神奇传说,在历代居民口耳相传,白鹿精灵,在书中不时映现。•白鹿的意象,构成《白鹿原》小说的灵魂。白鹿成为“人”“神”一体的精魂,白鹿披上神的外壳,其实是人性的化身,成为居民渴望理想生活的幸运使者,也寄托了无穷的乡情乡思。有关《白鹿原》中外文学界高度赞扬陈忠实的成就,认为:“《白鹿原》凭其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成了当代小说林中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白鹿原》把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白鹿原》情节简介•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节选前内容白嘉轩娶妻生子,换地迁坟,种植罂粟,白家改变模样,老屋翻新。朱先生把白家的罂粟犁锄。李寡妇地买两家,引起白、鹿二家争斗。最终由冷先生出面,一纸劝解信,了结纷争。滋水县令批白鹿村为“仁义村”。本文节选文字就由此展开……自主学习1、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2、本文的主要情节是翻修祠堂和兴建学堂,在此前后作者安排了哪些具体情节?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1、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1)白嘉轩给两个儿子断了偏食(1段);(2)白嘉轩不肯替两个儿子撵走卖馍客(2段);(3)白嘉轩决定翻修祠堂,创办学堂(3、4段);(4)插叙祠堂来历、村庄历史及白鹿二姓的根源(5、6、7、8段);(6)白嘉轩与鹿家商讨翻修祠堂的方案(10段);(5)插叙鹿家老太爷未了的遗愿(9段);(7)翻修祠堂开工,族人出钱出力(11、12段);(8)工程竣工戏班子大唱三天三夜(13段);(9)白嘉轩与鹿子霖一起请先生,朱先生举荐徐秀才坐馆执教(15、16段);(10)开馆典礼(18、19段)。——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和结局2.思考:本文的主要情节是翻修祠堂和兴建学堂,在此前后作者安排了哪些具体情节?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1)之前记叙祠堂来历、村庄历史及白鹿二姓的根源,鹿家老太爷未了的遗愿;之后又写了工程竣工戏班子大唱三天三夜,邀请徐秀才坐馆执教,以及开馆典礼。(2)之前主要采用插叙的记叙方法。这些的插叙部分主要在于为后文的翻修祠堂和创办学堂作铺垫。(3)之后的情节安排主要在于来渲染翻修祠堂和创办学堂的热闹气氛。自我测评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引用古诗词句,句式与画线句相同,句子有文采。(4分)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1、把握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2、探究“仁义”等传统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内容,试分析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人物形象。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结合课文节选部分内容,试分析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既是家长,又是族长。作为家长他爱孩子,可没有背过,也没有抱过。对儿子的偏食,他也“当断则断”。他的“心硬”来自他骨子里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思想里有保守的、封闭的、顽固的一面。作为族长,强烈而自觉的族长意识是支撑他笔直地挺直腰板的精神支柱。他主持修祠堂、建学堂,提出大胆的方案,自己慷慨解囊,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族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坦荡为人、立得端、行得正的人格精神,而且身上还有一种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白嘉轩•他和白嘉轩是同根同族,因为祖宗定下了规矩,白嘉轩成了族长,虽然他和白嘉轩矛盾重重,但修祠堂,办学堂这件事上,他们的思想高度统一了。并且在和白嘉轩共同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所需。鹿子霖——识大体,顾大局1.“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明确]白嘉轩认为仁义之道是亘古不变的立身思想。作为族长,他对家族的公益事业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作为个人,他希望他的名字永垂不朽。2、为什么“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明确]鹿子霖精明、喜欢钻营,他内心何尝不想做“族长”,正是这种心思在作怪,鹿子霖才有这种感觉。分组讨论探究:在隆重而简朴的开馆典礼上,朱先生用“仁义”二字概括办馆的宗旨,意在以传统道德来教育后代。在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传统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概述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是儒家从古代众多的学说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五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修养的最主要的内容。1、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仁的基本精神是克己复礼,爱人。克己复礼讲的是如何对待自己,爱人讲的是如何对待别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仁”演绎成为许许多多的道德要求和政治信念,包括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应当说,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历史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2、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总是体现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之中。时代仍然需要正确的义利观。儒家传统义利观念所包含的“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以为上”等思想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见利忘义”的观念也应该批判和唾弃。3、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的基本精神是等级、有序、和谐。礼的形式即礼仪、礼节、礼制,待人、接物、处事之道。4、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是立人之道,是立政之本。正确认识传统伦理道德,首先不能忽视传统伦理曾长期与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其中确实包含着许多为封建专制政治制度服务的规范和不再适合时代潮流的内容。传统道德规范体系就整体而言是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的,但其中不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诚信、谦敬、礼让、持节、明、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把完善个人的道德视为完善社会道德的趋向,将个人修养与对他人、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把它发展为替别人着想,同情人,敬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帮助人,待人以诚,施人以惠。这也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中国传统人伦关系中的“孝悌之义”,我们可以将其发展为“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妇有情、朋友有信”等美德。所以对于传统道德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生机,使它能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自我测评•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从下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4分)人物:屈原、杜甫、陈忠实曹雪芹不想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孔尚任不肯大团圆,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