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一、教学背景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所学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学习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我在教材处理上采用动画模拟生动地还原出Na与Cl2反应得失电子情况,采用先举例再归纳的教学策略总结出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2、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也具备了化合价的知识,初步认识了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的转移有一定关系,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2)认知基础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需要借助一些具体手段帮助理解【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三种不同角度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与“还原”这一典型矛盾,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4、重、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难点:理解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二、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从三个角度层层递进、由表及里,一环一环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2、说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3min)让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以及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再让学生判断“2CuO+C==2Cu+CO2”属于哪一类,学生不能根据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明确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的(目的:通过“氧化”与“还原”这一典型矛盾,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2、理论探究,获得新知(30min)A、【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2CuO+C==2Cu+CO2、H2O+C==CO+H2、CuO+H2==Cu+H2O”三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目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B、【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再追问“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学生根据初中知识知道“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有关”;教师通过动画模拟还原出“Na+Cl2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和“H2+Cl2反应电子转移情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元素得失电子”(目的:通过对教师由表及里、一环一环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C、通过精心选题让学生练习判断那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习题总结归纳出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里我巧用了一个笑脸形式呈现,这样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方便学生记忆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四、板书设计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左板: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中板: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右板: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提出,学生积极思考,在新旧知识冲突里不断深化完善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通过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