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山案例一:厦门南普陀寺公园南普陀寺位于市区五老峰下,建于唐朝会昌、大中年间。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一度荒废,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重建,因为寺院是观音菩萨的主要道场之一,又在我国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南普陀占地3万多平方米,寺院西侧新建的禅堂是南普陀面积最大的建筑,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依次铺在南北纵向的中轴线上,加上左右厢房、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舍,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大雄宝殿建于1926年,缘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山顶主体建筑群放生池荷花池寺院主体建筑案例研究:山案例研究:山项目位置:河北,唐山景观设计面积:约37公顷唐山市凤凰山公园位于唐山市中心,现占地约37公顷。公园设计旨在将凤凰山公园与分布在公园周边的城市资源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有机体,使公园“消解”在城市之中,成为市民的“城市客厅”,激发城市活力。公园以“穿行”作为设计概念,将公园边界向城市打开,穿越公园的路径将风景编织进市民的生活,公园与城市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穿行”丰富和扩展了公园的功能,使公园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园”,而是融于城市中的一段美好的生活体验。公园以雕塑的手法将道路、地形、植被、休憩设施结合起来形成新颖好玩的活动空间,让人们享受穿行所带来的乐趣,并且激发了市民的热情和创造力。公园保留了有价值的活动场所及雕塑并进行改造,根据已有活动的需要增加场地的舒适度,使人们更加愿意驻足观赏和停留。重要的历史片段得到保留并与新的场景相互叠加,使历史得到延续和发展。园内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则可为人们带来新鲜感,引发新的艺术、文化活动发生,使得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注重运用生态设计手段。种植设计保留了园内植被,同时遵循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地方树种;节水、易养护植物;水景设计注重节约水资源及循环利用,并采用景观生态措施进行水质处理与净化;铺装及构筑物材料选择了透气透水和可回收材料,减轻环境负担。借鉴:以“穿行”打破城市区隔,以共享推动融合,提供利于交往的空间,给予一种快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并且保留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元素,把历史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案例研究:山案例二:唐山凤凰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