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永远的王维盛唐全才禅意入诗的诗佛诗画交融的才子超然淡泊的君子文人眼中的王维——恬淡脱俗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二:“摩诘恬诘精微,如天女散花,幽香万片,落人巾帻间。每于胸念尘杂时,取而读之,便觉神怡气静。”王鏊:“摩诘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画。”明代吴宽:“右丞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洞鉴肌理,细现毫发,故落笔无尘俗之气。”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吴经熊先生说:王维的性格是难于描摹的。『他既不怪癖,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扰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驯骡,更非但丁所说的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的灵魂。』『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只有优越性灵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赏自然。』少年聪慧•王维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轶闻趣事名字由来•王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正因为他笃志信佛,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诗中有禅味。忠于爱情•王维精通音乐书画,年轻时人也长得风姿俊美。王维与王妻一见钟情,私定终生。后王维应举,太平公主倾其文采,荐为解头。此时太平公主寡居,留情王维,欲招王维为驸马。王维婉据,称已有心上之人。公主因爱成恨,道如果不愿为驸马,将禀告父皇母后革除王解头功名。王妻得知此事,为着心上人的仕途,自愿退出,留信出走。王维在公主面前坦言逝不负心上人后,寻觅未婚妻而去。后公主反复思量,成全两人。王维结婚后,一直夫妻恩爱。但王妻遭遇疾病,不治身亡。妻逝后,王维于妻墓前立下永不续妻的誓言,从此研习佛法,安身立命于山水之间。【生平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主要著作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诗如画卷,美不胜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色彩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构图佳•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题并总写山景季节——秋天时间——傍晚地点——山中天气——雨后“明月”写的是静态的景,侧重于所见;“清泉”句中的一个“流”字便赋予了画面动态的美,侧重于所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yuqiaowd.mp3*颈联由上联的状物转到写人*诗人将词序稍作变换,便诗意盎然。**从内容上看,是由自然而人事。*从技巧上看,在清新优美的画面中,又融入了形态、音响,有声有色,。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尾联总挽全诗,由外物到内心,归纳和传达了这首诗的主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秋王孙A留归王孙B留留——为世间色相所迷——空心对空境•山空————心————山旷深静谧廓朗明净————新雨后晚秋————明净感幽寂感疏朗感——————okanyq.mp3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致,反映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诗人自称“晚来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山中人”的艺术表白。yuqiaowd.mp3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神韵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诗渗禅意,流动空灵•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感:•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全诗描绘了在深山幽涧中辛夷花自开自落的自然景色。背景简介:•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而他的这时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诗人情怀•1、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2、山林之清幽,花自开落,可以感受到诗人超凡脱俗的淡泊情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3、辛夷花在春天开放茂盛,展示它的生机和活力,但一树的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了自己美丽的行程。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诗人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4、艺术地表现了这种“不悲生死,不咏寂灭”的“无生”禅理。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赏析: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1、还原画面感。2、最为欣赏哪个字?•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象得到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积雨给水鸟带来了快乐,使鸣禽更觉凉快。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飞”、“啭”字:写出了辋川夏日特色:百鸟飞鸣。诗人选择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的: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补充“争席”、“海鸥”意象:•《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诗人情怀•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边塞军旅诗大漠边塞,军旅豪情•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荐举下,王维离开嵩山,到东都洛阳任右拾遗,为当政者提供建议。第二年随玄宗返回长安,仍任右拾遗。然而,张九龄不久被贬为荆州长史,在这场混乱中,王维的官职虽反得到升迁,却再次被逐出权力中心长安。这年秋天迁河西节度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经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心情怎样,王维没有多说。在边塞,他似乎反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大漠、奇异瑰丽的风光吸引了他,还有边疆军旅生活,也重新温热了他年少时的一腔热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品一品诗中有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