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复习之——《狼》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文学常识《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朝代)人,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该书名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二、翻译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2、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译: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译: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译: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译: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9、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10、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1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1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1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2三、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答: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2、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答: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3、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答:迁就退让。4、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答:屠大窘,恐前后受其。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答:丢掉幻想,准备抵抗。6、哪些语句写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答:(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2)勇敢机智且细心。7、“止增笑耳”的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启发?答:不是,狼在此实际是恶人化身,代表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8、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答:(1)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2)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9、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答: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10、“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答: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11、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答: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12、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答: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3四、模拟中考(一)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屠暴起(暴躁)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止增笑耳(只有)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二)1、选出下面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A、其一犬.坐于前(狗)B、屠暴.起(突然)C、狼亦黠.矣(狡猾)D、屠自后断其股.(大腿)2、选出下列句中“之”字与“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陈胜佐之,并杀两尉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策之不以其道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C、一狼洞其中(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的一个洞中)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4、选出下列对本文寓意的说明正确的一项()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4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写狼的“假寐”时,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B、写屠户与恶狼斗争时,贴切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倚”、“持”、“劈”、“断”等,逼真地描述了屠户坚决果断的行为。C、文中多次巧妙地运用了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的“其”代狼,“攻其后”的“其”代屠户,“积薪其中”的“其”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草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D、《狼》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全文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来揭示深刻的道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1)目似瞑(2)将啮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D.乃杀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