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片(道路电影)研究公路片也称为道路片(道路电影)、旅行片(旅程电影)。以公路作为基本空间背景的电影,又称为公路电影(roadmovie),通常以逃亡、流浪或寻找为主题,反映主人公对人生的怀疑或者对自由的向往,从而显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地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心世界。作为电影类型片的一种,其诞生与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工业社会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邵培仁,方玲玲《流动的景观——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公路电影的地理再现》,《当代电影》2006年6期)公路片对人生的某种隐喻旅行是人类永远的梦想,当这个梦想被素有“造梦机器”之称的电影艺术所网罗,便成了一部部风尘仆仆、风情各异的旅程电影。而旅程常常是人生的隐喻。或许,生命就像旅程一样短暂。“我们每个人都是流浪者,一路上载歌载舞,言笑宴宴,更多的却是源自生命本身的哀愁与沉重。以旅程为题材的电影因此而意味深长,一个个流浪者是剧中人物,更是观众自己,他们的悲欢离合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体会。”(刘伟《电影中的旅程》,《大众电影》,2007年7期)公路片的艺术特点一般采用单向线性的叙事方式,非常合适于因果扣环式的情节结构。影响着主人公思想发生变化的一个连一个的“故事”,一般没有情节上的连贯性,相互处于独立的游离状态,但由于都是围绕着主人公而展开的,因此人物的命运给整体故事带来了严谨性和凝聚力,影片所呈现的场景的流动性无疑最符合电影的运动本性,而四处周游的人物和随缘而遇的故事也极大扩充了影片的叙事空间。有时,公路片的运动特性使得影片能够“大容量大跨度地提示社会现状”,因此它天然地具有社会批判性。公路片的几种结局主人公旅程的终点是绝望,是死亡。(《末路狂花》、《邦尼和克莱德》)主人公的寻找以失望告终,但在此过程中,主人公完成了人生的某种圆融与体认。(《千里走单骑》)主人公在旅程结束后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甚至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实现了初衷之外的一个目的)。(《中央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