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传统节日看中韩文化交流姓名:付超年级:2012级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学号:12140051011从韩国传统节日看中韩文化交流摘要:身处母亲河怀抱的中原地区自古被称为是中华文明摇篮,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岁时节庆习俗。同样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处于欧亚大陆与日本诸岛之间,基于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从古时候开始就传承了来自中国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特征发展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与韩国春节的起源,春节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传统春节节庆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了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交流。关键词:韩国传统节日节庆文化中韩文化交流一、韩国传统节日过去,节日便是盛大的宗教纪念活动,远在三国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收获节和感恩节。在后继的各个朝代中,节日虽有增减,但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大望节、端午节、中秋节仍保留至今。1、中秋节中秋节是韩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2、春节韩国春节(춘절)又称旧正(朝鲜语:구정),传统上又称“元旦”(朝鲜语:원단)、“元日”(朝鲜语:원일)、“岁首”(朝鲜语:세수)。它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3、端午节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白白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菖蒲汤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演出和运动会,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4、大望节在韩国没有元宵节的说法,韩国人称阴历正月十五“上元”为“大望日”。人们对正月十五的喜爱不亚于新年。这一天人们要节食,吃用5种以上谷物煮制的五谷饭,祈愿丰年。在正月十五的民俗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放风筝”和“放鼠火”。“放鼠火”是指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火烧田埂上的杂草,用来赶走杂鬼迎接神圣的春天。杂草燃烧起来,会烧死害虫的蛋卵,赶走耗子,还可为田造肥。二、传统节日比较——以春节和端午节为例1、春节(1)起源据考证,中国春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有说春节节庆的雏形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尔雅》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从甲骨文看,“年”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年”字是人头上顶着谷子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春节的原始意义是农耕丰收后的庆祝。1以中原地区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先在先秦的时候叫“上日”、“元日”、“改岁”等;两汉时期改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在南朝萧子云的《介雅》中出现。而“春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但在南北朝时期春节是指春季。辛亥革命时期采用公历纪年后,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有关韩国传统节日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隋书》与《旧唐书》中。《隋书》列传《四十六东夷·新罗》中记载:“每正月旦相贺,王设宴会,班赉群官。其日拜日月神。”《隋书》、《北史》、《高句丽传》中更有有关百姓庆祝春节场景的描述,在《高丽史》中元正与上元、上巳、寒食、端午、秋夕、重九、八关、冬至并称为九大“俗节”。此外,高丽俗谣《动动》以及《东国李相国》、《东文选》等文集中也都出现了关于春节的记载。与中国不同,在古代韩国春节并不是一个庆祝的节日,而是指在新一年的开始面对未知时间,人们应该小心谨慎,拜日月神,祭祖先,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因此韩国春节也被称为“慎日”。(2)习俗最初的春节节庆就是指年末岁初的祭祀活动,从商代年被称为“祀”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春节节庆的最重要形式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以求神1《中原地区与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比较研究》灵保佑一年节诸事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节庆逐渐由以“神”为中心转向因“人”为中心。中国的春节节庆方式可以用一首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开进行概括:腊月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拐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块肉;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腊月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九去灌酒;大年三十儿熬一宿。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中国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在千姿百态的守岁习俗中,合家团圆的年夜饭最为重要。在中原地区年夜饭的众多菜品中最必不可少的是鱼与饺子,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饶。饺子又名叫交子、角子、扁食、银元宝。有语“交子”是取意“更岁交子”,也有说来源于名医张仲景为给乡亲们治疗冻耳而制作的“祛寒矫耳汤”。当然提到过年不得不提的就是压岁钱与放爆竹。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给,也可在除夕夜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鞭炮起源于“庭燎”,人们在除夕的“子正”之时燃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新第一天最重要活动是拜年。高天星将拜年根据社会关系分为亲戚拜年、礼节性拜年、感谢性拜年、串门式拜访四种形式。在中原地区初二是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日子,旧时初三夜把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当然即使同属中原地区,各个地方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本文中只将在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方式进行比较。相对于中国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春节节庆来说,韩国的春节节庆则由除夕之夜开始。与中国相同的是韩国的春节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相信在除夕之夜如果睡觉的话眉毛就会变白。在《东国岁时记》中有关于除夕守岁的详细描述:“达夜不睡,曰守岁,即守庚申之遗俗也。”与中原地区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直到深夜不同,韩国除夕的晚饭要早吃、快吃,因为年夜饭越早结束意味着一年的农活能够越快结束。此外,在除夕之夜宫中与民间会举行傩礼,宫中会鸣年终炮,来表达辞旧迎新之意。在初一在清晨韩国人要穿上庄重的韩服,在《京都杂志》中将男女老少新年穿新衣称为“岁妆”,《洌阳岁时记》中将穿新衣记载为“岁庇阴”。各种颜色也都是瑞祥的象征,所以韩服的颜色多种多样。与中原地区在过年时喜好红色不同,韩国人的新年韩服特别是小孩子们会穿着袖子为彩色条纹的韩服。两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晚辈压岁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红色的信封包成“红包”,而韩国人则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韩国家庭在初一早上最先要进行的是祭祀。祭祀过后近亲属们会一起去扫墓,近来扫墓虽一般会在初一前后进行,但祭祀依旧是过年最为重要的活动。祭祀过后是与中原地区春节拜年相似的“岁拜”,晚辈要向长辈行大礼,晚辈行礼过后长辈会给晚辈“岁拜钱”。与中国看重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不同,韩国人的团圆饭则是初一清晨的早餐,初一早餐的菜单就是先前进行祭祀的食品。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是年糕汤,春节吃由白色椭圆形年糕片制成的年糕汤被推定为上古时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在《京都杂志》与《洌阳岁时记》中都有关于年糕汤的详细记载,人们认为新年不吃年糕汤的话年龄就无法增长,因此年糕汤又名“添岁饼”。在《东国岁时记》有记载,图画署将寿星、仙女、直日神将等驱鬼除恶的神仙画成“岁画”献给国王。宫门前粘贴的手持板斧的将军画像——“门排”,百姓则在纸上书写“龙”、“虎”二字贴于大门之上,作穰灾之物。另外在韩国春节有“听识”的习俗,关于“听识”《东国岁时记》有云:“晓头出街巷间,无定向,以初闻之声,卜一年休咎,谓之听谶。”与中原地区年三十有名为“年”的怪兽出没类似,韩国也有关于怪兽的传说。所不同的是在韩国名为“夜光鬼”的怪兽会在新年第一天的晚上从天上来到人间。“夜光鬼”回来到各家各户试穿鞋子,如果有合适的鞋子便会穿走,而这会给鞋子的主人带来不幸,所以人们会在初一的晚上把鞋子藏起来,并且在屋檐下挂上箩或是簸箕来避免夜光鬼进屋。《岁时风谣》中更有人们为了驱赶夜光鬼,晚上在院子中烧掉头发,并将灰烬洒在院中的记载。此外以家庭为单位会请来巫师做法,以祈求新年无病无灾、风调雨顺。而这些都反映出“年”之所以被称为“慎日”的原因。2、端午(1)起源端午,为农历五月五日,不仅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亦作为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至今仍然流行于亚洲各国。端午节,在中国亦称端午、重午、重五、五月节等。在中国提到端午节,自然而然联想到纪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等。后来,因为屈原于此日投江而死,人们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便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以免鱼与蚊龙去吃屈原的躯体及塞渡以解救屈原。端午,在古代韩国称它为‘수리(SULI)’、重五、重午、天中节、端阳等。此节日从何时流人于韩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有待研究和考证。依据《三国史记》记录的“俗以端午为车衣”,大约了解韩国端午的渊源可追溯到韩国三国时代(公元57年——688年)。在古代韩国对端午的记录如下:端午俗称戌依日,端午衣日戌衣。(柳晚公《岁时风谣》)端午俗名戌衣戌衣者东语车也。(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国人称端午日水濑,谓投饭水濑,享屈三闾也。(金迈淳《冽阳岁时记》)当时没有韩文,因此经常借汉字的音义来记录韩语,此叫为“乡札式表记”。比如上面的‘车’、‘车衣’、‘戌衣’、‘戌依日’、‘水濑’,皆为‘수리(SULI)’,即端午的意思。(2)习俗端午节在中国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我国旧时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只是粽子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口味不一。龙舟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也有“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就是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的诗句,这与“魂舟”暗合。《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2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这个习俗流传较广。韩国人从不否认农耕社会时期为祈求丰收和安康的端午节发端于中国。在李朝时期,端午节算是一个大节,至今在偏重农业的韩国一些道郡仍将端午节看成是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尤为有名,已成为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大型民俗祝祭活动。“祭”既有祭祀之意,也有庆典之意。其实,端午节在中国原本也是祭祀活动。“江陵端午祭”除了荡秋千、摔跤、长跪比赛、举行假面舞剧、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表演农乐舞之外,还有独特的祭祀活动,包括祭山神、祭酒神、演巫术、伐神木,等等。祭祀活动有一套完备的程序,迎神和送神都由专门的祭官主持。韩国人认为江陵的这种有特色的端午祭祀和庆典活动,不是泛指的“端午节”。三、总结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韩国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传统节庆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韩国从古时候开始就接传承了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节庆文化亦不例外。以中韩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在中韩两国都与历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采用了农历纪年法,认为农历正月一日为新年的第一天。在初一的名称上韩国也采用了与中国完全相同的元日、元旦等名称。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年是一个庆祝的节日,而韩国的年则是强调小心、谨慎的日